环境科学基础知识试题

篇一: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精选试题[1]

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精选试题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

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对)

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

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对)

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对)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对)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对)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对)

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对)

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对)

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对)

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对)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对)

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对)

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对)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对)

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地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对)

17、危险废物腐蚀性鉴别,当pH大于或等于12.5,或者小于或等于2.0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对)

18、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对)

19、烟尘的排放量主要受到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性质,还有锅炉负荷的影响。(对)

20、产污和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单元活动所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量。(对)

21、排污系数是指产污系数条件下经污染控制措施削减后或未经削减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物的量。(对)

22、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每耗用1t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对)

23、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其标准中所列的浓度值,则该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对)

24、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是1983年10月11日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布实施,是对环境保护标准管理作出全面系统规定的部门规章。该办法将 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和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等4种。前两种标准分别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后两种标准只有国家标准。 《办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

25、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两大类。(对)

26、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对)

27、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错)

28、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对)

2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Ⅳ类标准的水质pH值为5~6。(错)

30、排放污染物的烟囱是污染源,而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不能算是污染源。(错)

31、排气筒高度的计算是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的高度。(对)

32、烟度标准中拟控制的是柴油车运行中的平均烟度。(错)

33、柴油机车排放的碳烟比汽油机车大40倍左右。(对)

34、柴油机排放的SO2明显比汽油机浓度值高。(对)

35、汽油车尾气中HC浓度比柴油车低。(错)

36、柴油车排放的NOx明显大于汽油车。(错)

37、《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中规定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二级标准限值为1.5mg/m3,某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测定结果分别为参考点0.18mg/m3,其余测点为1.26、0.88、1.28、1.69mg/m3,扣除参考点值后的平均值为1.10mg/m3,测定值小于1.5mg/m3,故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未超标。(错)

38、水泥厂竣工验收监测,应在设备正常生产工况和达到设计规模75%以上时进行。(错)

39、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域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功能区。(对)

40、标准符号GB与GB/T含义相同。(错)

41、根据捕集的烟尘量和抽取的烟气量就可求出烟气中的烟尘浓度。(对)

42、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HC、NOx及颗粒物等。(对)

43、火电厂SO2的允许排放量是与它的烟囱高度、当地风速的控制系数p值成正比关系。(对)

44、锅炉烟尘排放与锅炉负荷有关,当锅炉负荷增加(特别是接近满负荷时)或负荷突然改变时,烟尘的排放量常常随之减少。(错)

45、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指处理设施后或无处理设施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对)

46、对SO2的排放主要取决于燃煤的含硫量。(对)

4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规定烟气林格曼黑度为一类区I级,二类区2级,三类区3

级。(错)

48、实测的工业炉窑的烟(粉)尘、有害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换算为规定的掺风系数或过量空气系数时的数值,而熔炼炉和铁矿烧结炉按实测浓度计。(对)

4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和二类污染物都应在排污单位排放口布点采样。(错)

50、机动车流量每小时在100辆以上的道路,适用交通干线道路标准。(对)

5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错)

52、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工业污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对)

53、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标准状况是以温度、压力为0℃,101.32kPa时的体积为依据的。(对)

54、季平均值的定义是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对)

55、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镍、总氰化物、苯胺类都是第一类污染物。(错)

5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氟化物(以F计)是指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对)

57、在监测油烟排放浓度时,应将实测排放浓度折算为基准风两量时的排放浓度。(对)

58、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HC、NOx及颗粒物等。(对)

二、实验室基础、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1、所有缓冲溶液都应避开(酸性)或(碱性物质)的蒸气,保存期不得超过(3个月),出现浑浊、沉淀或发霉等现象时,应立即废弃。

2、标准缓冲溶液是用于(确定或比对)其他缓冲溶液PH值的一种(参比溶液),其PH值由(国家标准计量部门)测定确定。

3、标准溶液浓度通常是指(20℃时)的浓度,否则应予校正。

4、制备纯水的方法很多,通常多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

5、蒸馏法制备纯水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除去(非离子杂质和离子杂质),缺点是设备(要求严密),产量很低因而成本高。

6、在安装蒸馏装置时,水冷疑管应按(下入上出)的顺序连续冷却水,不得倒装。

7、不便刷洗的玻璃仪器的洗涤法:可根据污垢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洗涤液)进行(浸泡)或(共煮),再按(常法用水冲净)。

8、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出水量大),因而成本低。

9、样品消解时要选用的消解体系必须能使样品完全分解,消解过程中不得引入(待测组分)或(任何其他干扰物质),为后续操作引入干扰和困难。

10、任何玻璃量器均不得用(烘干法)干燥。

11、实验室用水的纯度一般用(电导率)或(电阻率)的大小来表示。

12、使用有机溶剂和挥发性强的试剂的操作应在(通风橱内或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

13、保存水样时防止变质的措施有:(选择适当材料的容器,控制水样的pH,加入化学试剂(固定剂及防腐剂),冷藏或冷冻)。

14、常用的水质检验方法有(电测法和化学分析法,光谱法和极谱法有时也用于水质检验)。

15、称量样品前必须检查天平的水平状态,用(底脚螺丝)调节水平。

16、一台分光光度计的校正应包括哪四个部分?(波长校正;吸光度校正;杂散光校正;比色皿的校正)。

17、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接测定?(需要经过与待测物质的标准比对而得到测定结果的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色谱法等)。

18、无二氧化碳水的制备方法有(煮沸法、曝气法和离子交换法)。

19、水样在(2~5℃)保存,能抑止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和化学作用的速度。

20、无氨水的制备:向水中加入硫酸至其pH值<2,使水中各种形态的氨或胺最终都变成不挥发的盐类,收集馏出液即得。(√)

21、使用高氯酸进行消解时,可直接向含有机物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但须小心。(×)

22、如有汞液散落在地上,要立刻将(硫磺粉)撒在汞上面以减少汞的蒸发量。

23、碱性高锰酸钾洗液可用于洗涤器皿上的油污。(√)

24、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在同一温度下各组分沸点的差别,进行液体物质分离的方法。(×)

25、某实验室所分析天平的最大载荷为200g,分度值为0.1mg,求该天平的精度。答:0.0001/200=5×10-7

26、碱性高锰酸钾洗液的配制方法是:将 4g 高锰酸钾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至100 ml)。

27、玻璃仪器干燥最常用的方法是(烘干法,将洁净的玻璃仪器置于110—120℃的清洁烘箱内烘烤1h,可以鼓风驱除湿气)。

28、监测数据的五性为:(精密行、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29、实验室内监测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有(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分析、空白实验值测定、标准物质对比实验和质量控制图)。

30、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又称(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又称(外部质量控制)。

31、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32、加标回收率分析时,加标量均不得大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

33、痕量分析结果的主要质量指标是(精密度)和(准确度)。

34、在监测分析工作中,常用增加测定次数的方法以减少监测结果的(随机误差)。

35、分光光度法灵敏度的表示方法为:(标准曲线的斜率)

36、校准曲线可以把(仪器响应量)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定量地联系起来。

37、全程序空白实验是(以水代替实际样品,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步骤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

38、空白试验应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并采用相同的分析步骤,取相同的试剂(滴定法中的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除外),但空白试验不加试料。

39、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40、在方法验证中需用的基准物质,如标准溶液,要与标准物质进行比对、核查。测量完成后,计算两者的平均

值,若在(95%置信区间无显著差异)即可使用。

41、测定下限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定量

量测定被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含量;美国EPA规定以(4倍检出限浓度)作为测定下限。

42、在加标回收率测定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应注意(加标量控制在样品含量的0.5~2倍,加标后的总浓度应不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浓度值)。

43、试剂空白值对(准确性以及最低检出浓度)均有影响。

44、密码质控样指(在同一个采样点上,同时采集双份平行样,按密码方式交付实验室进行分析)。

45、准确度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表示。

46、准确度可用(标准样品分析和加标回收率测定)来评价。

47、精密性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随机误差)的大小。

48、精密度通常用(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49、为满足某些特殊需要,通常引用(平行性、重复性和再现性)专用术语。

50、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

51、校准曲线的检验包括(线性检验、截距检验和斜率检验)。

52、线性检验即检验校准曲线的(精密度);截距检验即检验校准曲线的(准确度);斜率检验即检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53、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由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分析三部分组成。(√)

54、监测人员合格证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后持证人员应进行换证复查。(×)

55、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是反映自变量(物质的浓度)与因变量(仪器信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56、在分析测试中,空白实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57、计量认证的内容主要有(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人员、环境和工作制度)。

58、现场质控样包括(一个采样点的一对平行样和一个现场空白样)。

59、通常以(分析标准溶液)的办法来了解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60、实验用水应符合要求,其中待测物质的浓度应低于(所用方法的检出限)。

61、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L)。

62、在某些分光光度法中,(以扣除空白值后的吸光度与0.01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出限。

63、空白实验值的大小仅反映实验用纯水质量的优劣。(×)

64、下列各数字的修约结果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

修约至小数后一位:0.4633→0.5(√) 1.0501→1.0(×)

修约成整数:33.459→34(×) 15.4535→15(√)

65、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方法,是保证测试结果达到精密度要求的有效方法。(×)

篇二:2014自考《环境科学基础》复习题目

《环境科学原理》复习题目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环境?

[答案]答: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什么是环境问题?

[答案]答: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至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按性质一般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

3、环境科学及其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答案]答:环境科学是一门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学科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一个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学科。环境科学可定义为“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环境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4、环境的分类包括哪些?

[答案]答:⑴按时间尺度划分为:古代环境,近代环境,现代环境,未来环境。

⑵按空间尺度划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

⑶按组成要素或学科划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⑷从生态学角度可划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

⑸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程度可划分为: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

⑹按环境的形成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5、环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案]答:环境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整体性、区域性、变动性。

⑴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⑵环境的区域性在于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程序、能量物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程度等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出区域的特征。 ⑶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

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人类行为作用引起环境结构与状态的改变不超过 一定的限度时,环境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可以使这些改变逐渐消失,结构和状态恢 复原有面貌。

6、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答:⑴原始捕猎阶段:盲目乱采滥捕,导致森林破坏、猎物缺乏,引起饥荒。 ⑵农牧阶段:盲目开垦,破坏森林、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环境问题。

⑶现代工业阶段:过度开采资源,排放“三废”,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7、八大公害事件

8、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通俗地说明杀虫剂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为近代环境科学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标志性著。

第二章 大气环境

1、什么是大气污染?

[答案]答: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对人类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内因人为活动或自然原因污染物输入大气的速率大于输出的速率。 大气污染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以城市、工业区污染为重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

2、什么是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答案]答:污染物进入大气后 ,受其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大气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在不同污染物之间以污染物和空气组分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这一现象称为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它包括光化学过程和热化学过程,有均向反应和非均向反应。

3、什么是光化学烟雾?

[答案]答:大气中的NOx和HC化合物在阳光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产物以及反应物的混合称为光化学烟雾。其具体特征是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4、什么是干绝热递减率? [答案]答:干空气块或未饱和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100m)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成为干绝热递减率, 以 表示。 , 理论值为0.98k/100m,约1k/100m。

5、什么是逆温? [答案]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气温层称为逆温层(γ<0 )。逆温层阻挡了大气垂直运动,故称阻挡层。 根据逆温生成过程可分为:①辐射逆温;②下沉逆温;③平流逆温;④湍流逆温;⑤锋面逆温。

6、什么是有效源高? [答案]答: 有效源高度指烟囱实际高度Hs与烟气抬升高度△H之和。即: ,实际上就是确定△H。 影响烟气抬升高度的因素有:①烟气出口速度 和 烟囱内径。 大则初始动量大,抬升高度就大。②烟气与周围空气的密度差。烟气温度 与空气温度之差 , 越大,浮力就越大,易于抬升。 ③烟口风速与湍流强度。风速大,湍流强,混合就越快,烟气抬升越小④温度层结。 的稳定层结抑制烟气抬升, 的不稳定层结使烟气抬升增强。⑤离地面距离。近地面湍流强,不利抬升,离地面越高,对抬升越有利。

7、什么是对流层?有何特点? [答案]答:对流层是大气最接近地球的一层,即最低层,其厚度(离地面高度)在赤道及低纬度区17~18km,中纬度10~12km,两极和高纬度8~9km。对流层呈夏季较厚、冬季较薄的变化规律。

对流层特点有:①气温随高度递减,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②近地高温气流

膨胀上升,上部冷空气下沉,形成垂向上的强烈对流;③密度大,该层大气质量为空气总质量的75%以上。

对流层又可细分为两层,1~2km以下受地表机械、热力强烈作用影响,为摩擦层或边界层,人为活动排入大气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此层,1~2km 以上为自由大气层,受地面影响小,主要天气现象雨、雪、雹均出现在此层。

8、大气的组成有哪些?什么是干洁空气? [答案]答:大气由气体元素及化合物、水滴、冰晶、尘埃、花粉等组成。 干洁空气:除去水分和杂质的空气。干洁空气主要由氧20.94%、氮78.09%、氩0.93%组成。大气主要可变组分包括CO2和水汽,通常CO2含量为0.033%,水蒸气0~4%。

9、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 [答案]答:⑴天然源:①火山喷发:SO2、H2S、CO2、CO、HF;②森林火灾:CO、CO2、SO2、NO2、HC;③自然尘:沙、土、尘;④森林植物释放:烯类碳氢化合物;⑤海浪飞沫:硫酸盐、亚硫酸盐。

⑵人为源:①燃料燃烧;②工业生产过度排放;③交通运输排放;④农业活动排放。 ⑶污染物类型;①自然源、人为源;②固定、移动;③点源、面源。

10、大气污染物及污染类型有哪些? [答案]答:⑴主要污染物:①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有TSP(总悬浮颗粒):粒径0.002~100um;飘尘(长期漂浮的悬浮物):粒径<10um;降尘:粒径>30um的粒子;可吸入粒子(IP)与飘尘相当:粒径≤10um;②硫氧化合物(SOx);③氮氧化合物(NOx);④碳氧化合物(COx);⑤碳氢化合物(HC)

⑵大气污染类型:①按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煤炭型)和氧化型(汽车尾气型)②按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组成成分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11、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答案]答:⑴地形和地物(地貌地面自然物和建筑物)影响风速和风向,故影响污染物的扩散。

⑵山谷风发生在山区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由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山风与谷风方向相反,循环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⑶海陆风: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力差异而引起。发生在海陆交界地界,以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大气局地环流。可造成污染物在海陆之间反复运移,影响成分扩散。

⑷城市热岛环流:由城市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城市热岛可形成年均气温比周边地区高0.4~1.5℃,有时高达6~8℃。因此引起由农村吹向城市的局地风,使城区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

12、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是什么? [答案]答:⑴污染物在y、z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正态分布;⑵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⑶源强连续均匀;⑷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是守恒的。

13、减少固体颗粒物的排放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答: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与燃料燃烧关系密切,减少固体颗粒物的排放可以采取两种措施:⑴改变燃料构成:以气代煤,以核能代煤;⑵采用设备在烟尘排入大气之前除尘,以减轻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

14、常用除尘装置类型有哪些? [答案]答:机械式除尘装置——沉降室除尘:使烟气中的粉尘粒子借助重力作用而达到除尘的一种装置。

旋风除尘器——这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装置。这种分离方式使5mm以下的尘粒去除率达到50%。

惯性除尘器——使含尘气流与挡板相撞,或使气流急剧地改变方向,借助其中粉尘粒子的惯性力使其分离并捕集的一种装置。

以上装置属于干式机械除尘,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快、便于维修,对烟气阻力小。缺点是对小粒径颗粒分离捕获效率很低。

过滤式除尘装置——这种装置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采用纤维织物做滤料的袋式除尘器,主要在工业尾气的除尘方面应用较广;采用砂、砾、焦碳等颗粒物做滤料的颗粒层除尘器,在高温烟气除尘方面引人注目。过滤除尘器的优点:除尘效率高,操作简便;缺点是占地多,维修费用高,不耐高温高湿气流。

湿式除尘装置——是使含尘气体与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尘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根据湿式除尘器的原理,可将其分为7类:重力喷雾洗涤器、离心洗涤器、自激喷雾洗涤器、板式洗涤器、填料洗涤器、文丘里洗涤器、机械诱导喷雾洗涤器。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维修方便,净化效率高,能处理高温高湿气流。缺点:喷水管易腐蚀,产生污水、污泥需处理。 文丘里洗涤器:水通过咽喉管周边均匀分布的喷嘴进入,液滴被高速气流雾化和加速,由于液滴与粒子之间的惯性碰撞,实现微细粒子的捕集。在扩散管中,气流速度减小和压力降低,使以尘粒为凝结核的凝聚作用的速度加快,形成直径较大的含尘液滴,以便于被低能洗涤器或除雾器捕集下来。

电除尘器是在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使尘粒沉积在集尘板上,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装置。优点:对小粒径颗粒有较高的去除率,耐高温,气流阻力小。缺点:投资高,占地大,技术要求高。

1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答案]答:⑴全面规则,合理布局(环境规划);⑵选择有利排放方式(合理排放);⑶区域集中供暖、供热;⑷改变燃料构成;⑸限制汽车拥有量;⑹绿化造林;⑺扩大水域和湿地面积;⑻发展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第三章 水体环境

1、什么是水环境? [答案]答:指自然界中由水量、水质、水能及水循环等要素组成的整个水圈的总称,包括大气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水环境是自然界一切生命赖于生存的基本条件,水环境质量 的优劣,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及社会环境等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特点:①水环境的范围及组成——整个水圈;②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是陆地水环境中的淡水河流、湖泊;③由于自然界的水具有循环性,因此水环境也具有动态特征。

2、什么是水污染? [答案]答:指某种污染物进入水体,改变了水体原有物理、化学性质,使水体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污染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自然污染是指现代工业出现之前,自然环境中受特殊地质、地貌、矿藏等条件的影响,某种化学元素异常富集或天然动植物腐烂产生的物质而引起的水污染。人为污染指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排放的废物引起的水污染。人为活动造成水污染的污染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业废水;②生活废水;③农业退水;④废气;⑤废渣;⑥农药、化肥。

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有哪些?[答案]答:污染物在水体的运动形式有三种:①推移迁移;②扩散;③衰减。三种运动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称水体“自净作用”。

⑴推移:只改变污染物位置,而不降低其浓度。

⑵分散作用(扩散):①分子扩散:由分子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

②湍流扩散:由湍流物质点状态瞬时值相对平均值的随机脉动引起;③弥散:由横断面流速不均引起,即由湍流时平均值与时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列所产生的分散现象。 ⑶衰减:衰减发生在非持久污染物的溶解氧化过程中和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中。持久

性污染物不发生衰减。

综上所述可知:推移作用——总量不变,分布状态也不变;推移+分散——总量不变,分布状态发生变化;③推移+分散+衰减——总量变化,分布状态变化。

4、请简述生化作用的过程。 [答案]答:有机物降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生化作用过程。在微生物作用下,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分解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叫生物化学作用。有机物的降解通常有以下几种作用:⑴碳水化合物的降解;⑵脂肪和油类的降解;⑶蛋白质的降解;⑷硝化作用和硫化作用。

5、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答:指由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的类型有:

⑴天然富营养化:由于天然降水、土壤侵蚀和淋溶作用以及水体中水生生物繁衍代谢,使(湖泊)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水质变化的过程,称为湖泊(水体)的天然富营养化。

⑵人为富营养化:人为活动将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污水排入湖泊、河流、水库,使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负荷增加,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人为富营养化。

6、废水处理基本方法有哪些?[答案] 答:物理法:沉淀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滤网、沙层、活性碳);离心分离法 汽浮(浮选)法 高梯度磁分离法。

化学法:中和法;混凝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

物理化学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膜析法;蒸发法。

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塘法。

污泥土地处理法:污水灌溉;慢速下渗;快速下渗。

7、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案]答:⑴减少耗水量;⑵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⑶调整工业布局;⑷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防治污染三者并行的方针。

第四章 土壤环境

1、什么是土壤? [答案]

答:土壤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成。 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有机质约占5—12%,孔隙约占50%。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10%。

土壤的功能——为陆生植物提供营养源和水分,是植物生长、进行光合作用,进行能量交换的主要场所。土壤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要素。

2、什么是土壤污染源及污染物? [答案]

答: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源有:⑴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废渣;⑵农业污染源:农药、化肥、地膜;⑶生活污染源:塑料、生活垃圾、建筑垃圾;⑷生物污染源:动物排泄物、动植物遗体等;⑸大气沉降物:TSP、SO2、NOx等。

土壤污染物有:

⑴有机物及农药:通常造成土壤污染的有机物主要是酚、油类、多氯联苯、苯并芘等。农药主要是有

篇三:环境科学基础试卷答案(A卷)

《环境科学基础》(本)试卷答案(A卷)

开课单位: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考试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共10 分 每题2分)

1.大气污染

如果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

2.COD

指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K2Cr2O7 或 KMnO4)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时,

与消耗的氧化剂当量相等的氧量(mg/L)

3.BOD

表示在有氧条件下,温度为20℃时,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活动,使单位体积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氧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氧的量(mg/L) 反映能为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总量。

一般需要20天才能完成氧化分解过程,如此长的测定时间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目前世界各国均以5天(20℃)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所测得的数值以BOD5表示。对一般有机物,BOD5约为BOD20的70%。

4.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而对有害有毒物质或因素规定的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所容许的最高含量。环境质量标准反映了人群、动植物和整个生态系统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5.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固体废物往往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之称。

二、填空(共20 分 每空1分)

1.根据污染物的物理状态,大气污染物可分为颗粒物和气态物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

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

3.按处理程度划分,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4.生物态多样性含义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最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

6.最常用的消毒方式是(氯消毒)。

7.(反渗透RO)膜可以用来对海水脱盐。

8. 国家十一五期间总量控制的指标是(COD),(SO2)

9.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运行过程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及调节反馈的调控过程。

10.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是(总氮)(总磷)

三、简答(共30分 每题5分)

1.解释温室效应。

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臭氧(O3)等,这些气体能够

吸收来自太阳的少量长波辐射,所以到达地表的主要是短波辐射。(1分)地表由于吸收短波辐射被加热而升温,再以长波向外辐射,这样,大部分长波辐射被这些气体吸收并阻留在地表和大气层下部,从而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3分)这种作用类似于种菜或养花的玻璃温室,所以 称其为“温室效应”。(1分)在这些温室气体中,CO2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最为明显。

2.解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 答:生态系统指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即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统一体。在生态系统内,由能量的流动导致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换句话说,生态系统就是一个相互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物与非生物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它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是生物圈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2分)

共同特征:(2分)

(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2)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3)是一种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1分)

(1)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非生物部分:原料部分和媒质部分。

3.解释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答: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分)

其结构主要分为:(3分)

(1)核心(绝对保护)区。

(2)缓冲区;

(3)实验区。

4. 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内涵。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有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分)

其包含了三层含义:(3分)

(1)公平性。

(2)可持续性。

(3)环境资源与发展的一致性。

5.简述固体废物的处理基本思想。

答:基本思想是实现固体废物的最小量化,(2分)

具体为:(3分)

固体废物的减量化。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固体废物的无害化。

6.如何判断一种污水是否适宜采用生化方法处理?

答:BOD5/CODCr可作为废水是否适宜生化法处理的一个衡量指标。比值越大,

该废水越容易被生化处理。(3分)

—般认为BOD5/CODCr大于0.3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化处理。(2分)

四、综合题(共40 分)

1.绘制给水处理工程的工艺流程图,并阐述各部分的作用(15分)

(10分)

(1)格栅:去除废水中粗大悬浮物和杂物

(2)混凝:混凝可去除的颗粒大小是胶体及部分细小的悬浮物,是一种化学方法。

(3)沉淀: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除100um以上的颗粒

(4)过滤:去除浊度,浊度<5度,同时可去除一部分细菌、病毒

(5)消毒:将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organisms)灭活,使之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5分)

2.绘制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系统简图,说明其中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5分)

(6分)

(1)曝气池: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反应场所

(2)二沉池:泥水分离

(3)污泥回流系统:确保曝气池内生物量稳定

(4)曝气系统: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同时起到搅拌 混合的作用。(4分)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方向主要有:(5分)

①提高氧利用率

②减少占地面积

③减少运行费用

④提高运行管理自动化

⑤深度净化功能(脱N除P)

3.已知锅炉房1米处测为80dB,距居民楼10米;冷却塔10米处测为80dB,距居民

楼100米,求:二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的声级。在居民楼处是否超标(标准为60 dB)?(10分)

解:L1=80-20lg10/1=60dB; (3分)

L2=80-20lg100/10=60dB(3分)

L= L1+10lg2=63dB(3分)

答:因63dB>标准60dB,所以排汽筒噪声在居民楼处噪声超标.(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