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故事

篇一:我的家乡-绥中(英文版)翻译

1.我的家乡--绥中

2.绥中位于辽宁省西部,绥中毗邻山海关,它被称为“关外第一县” 3.县内辖30个乡镇,其中市级开发区2个,18个乡,10个镇。

4.东北秧歌

5.绥中的经济发展迅速

6.中国航天第一人 杨利伟来自绥中

7.辽宁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前所电厂

8.东戴河经济开发区

9.我的母校 绥中第一高级中学

10.九门口长城

11.明朝古长城

12.前卫斜塔 它是世界上倾斜度最大的斜塔

13.碣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4.天龙寺

15.跳石沟

16.三山又称东歧山,三洲山,是辽西名山,位于绥中县范家乡境内

17.绥中的度假海滩是很漂亮的,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到此游玩

18.止锚湾曾是东北最富庶的渔港,止锚湾拥有辽宁最优质的海滩,这里尘封着秦皇汉武东巡祭海的行宫,这里承载着徐福求仙不老的梦想,这里流传着孟姜女投海殉情的动人故事 19.假的天安门

20.白梨 绥中的土特产

21.绥中的土特产 薄皮核桃的壳像纸一样薄

22.绥中的土特产 猕猴桃

23.豆腐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豆腐是绥中的经典美食

24.皮皮虾 绥中的特色美食

25.绥中的特色美食 海螺

26.绥中的特色美食 美味的海鲜

篇二:丁令威与辽东鹤的传说!

辽东鹤

最近出版的《遥远的乡音》一书,作者王秀杰,在“鹤起辽东”一节中以大量、详实的事实,对鹤起于辽东辽阳的极好佐证,丁令威与辽阳古城同在,辽鹤与辽水辽天共存。

〖典源〗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谓桂阳人苏仙公,汉文帝时得道仙去,后“有白鹤来止郡城东北楼上,人或挟弹弹之。鹤以扑攫楼板似漆书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苏君弹何为?’”与此典相类。

〖释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离家,千年后化作白鹤回到故乡,停在城门华表柱上,口吐人语,感叹城郭如故,人民已非。后遂用“辽东鹤、辽城鹤、辽天鹤、辽鹤、丁令鹤、丁家鹤、丁鹤、华表鹤、丁令威、令威丁、丁令、令威、鹤姓丁、鹤归、鹤归华表、鹤归辽海、鹤到辽东、鹤返辽阳、华表归、归华表、华表语、辽东华表、辽天华表、辽海故家、化鹤”等写入别重归,慨叹人世的变迁,表达对乡土的思恋。或用以写人去世,也用以写鹤。

【辽东鹤】杜甫《卜居》诗:“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硅。”欧阳修《采桑子》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辽城鹤】王维《送张道士归山》诗:“当作辽城鹤,仙哥使尔闻。”李贺《嘲雪》诗:“入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辽天鹤】陆游《道院述怀》诗之二:“老翁正似辽天鹤,更觉人间岁月长。”

【辽鹤】罗隐《期徐道者不至》诗:“辽鹤虚空语,冥鸿未易亲。”张孝祥《浣溪沙·过临川席上赋》词:“我是临川旧史君,而今欲作岭南人,重来辽鹤事犹新。”《指南梦》第八出:“辽鹤千年再来处,城郭人民,花锦明如许。”

【丁令鹤】柳亚子《吊刘烈士炳生》诗之三:“万里难归丁令鹤,百身谁解晏婴骖。”

【丁家鹤】罗隐《自贻》诗:“汉武巡游虚辄辄,秦皇吞并谩驱驱。如何只见丁家鹤,依旧辽东叹绿芜。”

【丁鹤】白居易《双鹦鹉》诗:“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黄滔《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行辈渭》诗:“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华表鹤】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华表双栖鹤,联樯几点乌。”刘基《旅兴》诗:“凄凉华表鹤,太息成悲歌。”赵翼《张三丰礼斗亭》诗:“遗迹已无华表鹤,借名曾访鼎湖龙。”

【丁令威】李新《忆故园》诗:“终当问遗老,何如丁令威?”元好问《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韵赋十首》之一:“大似丁令威,归来叹墟墓。”

【令威丁】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赠》诗:“襄王薄行迹,莫学令威丁。”

【丁令】元好问《梁移忠诗卷》诗:“高门更与增华表,丁令还家先有期。”

吴伟业《鲞鹤》诗:“丁令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

【令威】白居易《池鹤二首》之二:“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陆游《五月十一日夜坐达旦》诗:“公路晚悲身至此,令威归叹冢累然。”

【鹤姓丁】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神物龟酬孔,仙才鹤姓丁。”唐彦谦《贺李昌时禁苑新命》诗:“尘中旧侣无音信,知道辽东鹤姓丁。”黄庭坚《次韵高子勉十首》之三:“但恐苏耽鹤,归时或姓丁。”

【鹤归】杜牧《八月十二日移居溪馆》诗:“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往岂无情。”姚鹄《送李潜归绵州觐省》诗:“此地千人望,寥天一鹤归。”陆游《寓驿舍》诗:“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鹤归华表】许浑《经故丁补阙郊居》诗:“鵩上承尘才一日,鹤归华表已千年。”元好问《送邦彦北行》诗:“白鹤归华表,青牛得老仙。”刘秉忠《太常引》词:“雁飞汾水,鹤归华表,人事又千年。”

【鹤归辽海】陆游《夜步》诗:“鹤归辽海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鹤到辽东】刘禹锡《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复领旧地》诗:“凤从池上游沧海,鹤到辽东识旧巢。”

【鹤返辽阳】洪《长生殿》第三二出:“甚时见鸾骖碧汉,鹤返辽阳。”

【华表归】韩《余寓汀州沙县病中闻郑赴洛戏以赠之》诗:“桑田变后新舟辑,华表归来旧路歧。”陆游《感旧》诗:“雕戈北出戍穷塞,华表东归悲故乡。”

【归华表】黄滔《翁文尧员外捧金紫还乡之命雅发篇章辄兹酬和》:“两回谁解归华表,午夜兼能荐子虚。”赵翼《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翻嫌赐环太草草,令威百日归华表。”

【华表语】王安石《千秋岁引》词:“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辽东华表】元即问《孝纯宛邱迁奉》诗:“辽东华表何人在,柳氏玄堂此日开。”

【辽天华表】陆游《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诗:“辽天华表苍茫里,千载何人识令威。”

【辽海故家】元好问《浩然师出围城赋鹤诗为送》:“辽海故家人几在,华亭清唳世空怜。”

【化鹤】陆游《秋晚书怀》诗:“中夜饭牛初上阪,千年化鹤复还乡。”黄庭坚《次韵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人间化鹤三千岁,海上看羊十九年。”柳亚子《哭熊味根烈士》诗:“家居苦被纤儿坏,化鹤归时更断肠。”

辽阳是中国东北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座重镇,长期成为这一地区经济的中心、军事的堡垒、政治的舞台、曾经是契丹、金、后金等政权的都城。约在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大将秦开率大军攻打辽东,沿边修筑长城,设置辽东郡,治所即在襄平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沿旧制。

《前汉书。地理志》载:“辽东郡,秦置:属幽州,县十八:襄平、新昌、无虑、望平、房、侯城、辽队、辽阳、险读、居就、高显安市、武闪、平廓、西安平、文、番汉、沓氐”。襄平为新昌、无虑、辽阳等十八县之首县。《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怀化一带)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辽海丛书》第三集《辽阳洲志》建置沿革条载:“粤稽辽阳周武王时封箕子于朝鲜界。战国属燕秦属辽东郡。汉置辽东郡,领襄平、辽阳等十八县。东汉改辽阳县属玄菟郡,魏属辽东郡,晋改辽东郡为国省,辽阳入襄平。隋为高句丽地,唐平高句丽置辽阳属安东都护。渤海改属东平郡”。

以上诸史料说明,襄平是我国古代辽东郡的首县,而襄平故城必为当时辽东郡的郡治,也就是省会,就是说襄平城是当时辽东十八个县的省会故城。燕昭王二十八年(约公元前277年)大将乐毅伐齐、燕国取齐国城池七十余座,燕从此进入强盛时期,《史记匈奴列传》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阴至襄平。”这就是说,在燕将秦开征服东胡后,辽东郡也随之建立,而做为辽东郡首府的襄平也随之产生了。

关于“辽东”的考辨

本文着重对历史上“辽东”这一概念的不同层次关系作了考证。文中认为,战国燕国置辽东郡以前,历史文献有关于“辽东”这一地理概念的运用,有其一定的地理范围,可称为“古辽东”。燕置辽东郡后,历经秦汉以后沿置约达700年。不论作为地理概念的“古辽东”或“行政区划的“辽东郡”,据可靠史载考析,其东部界线均在朝鲜半岛的清川江、大同江北部一带,或者说大部时间应在这一带地区。至于历史文献中出现的“辽东”这一概念的所指,不应一概论之,要具体分析。文中着重指出,联系箕子到达朝鲜半岛创业这段史实,不难看出,我国中原地区早就同朝鲜半岛信息相通,联系密切。燕国的辽东郡建置,是将“古辽东”顺理成章地正式纳入行政辖区。文中还对中外某些著述对“辽东”这一概念的错误认识作了廓清。 关键词:古辽东 辽东郡 古朝鲜

“辽东”之名在古文献中颇为常见,但史学界对这一名称的来龙去脉以及沿革变迁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故而在探讨先秦两汉时的东北亚历史时常常出现一些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笔者撰写此文,欲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考证和辨析,以便澄清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些问题,若有不当之处,望予以批评指正。

一、古辽东

这里说的“古辽东”,是指战国时期燕国设置辽东、辽西郡之前的辽东,亦即最早提到的“辽东”这一称谓。

“辽东”之名最早见于《管子·地数篇》:“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这里的齐是指春秋时期的齐国,燕是指齐国的北邻燕国。房玄龄注:“渠展,齐地?水(济北)所流入海之处,可煮之所也,故曰渠展之盐。”据此,渠展应是现在渤海南岸的莱州湾一带。关于“辽东”,有的学者认为是“指辽河、大小凌河入辽东湾一带,在渤海的北岸,至今辽宁的重要盐区仍密布在盖平至葫芦岛角之间”1。但是,燕国在春秋时的疆域并没有达到今辽河以及大凌河流域。在齐桓公北伐山戎、孤竹之前,今滦河以北至大凌河一带的沿海地区是孤竹、屠何、貊人的居住区。当时燕国“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2。即使在齐桓公“北伐山戎,制令支,斩孤竹而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不来服”3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朱活:《?币续窥》(齐鲁书社,1984年出版),载于《古钱

新探》。

2.《史记·燕召公世家》。

3.《管子·小匡篇》。

燕辟地”1之后,燕国的势力也没有很快到达大、小凌河流域,有许多迹象表明,原居于西喇木伦河、老哈河一带的东胡趁机南下,填补了大、小凌河流域的空白,占领了这一地区,并在这一地区发展了夏家店上层文化。据考古家言,夏家店上层文化乃是东胡文化,其分布区域,其北限是到达西拉木伦河流域及迤北的丘陵地带,其南限未过滦河与燕山,西南大体以七老图山为界,东部不过柳河与医巫闾山,其活动中心先后曾发生过变化,“早期活动中心偏北、偏西,晚期活动中心则偏南、偏东,有一个由北逐渐向南发展和移动的趋势”2。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管仲所说的辽东,决非今辽河至大、小凌河入辽东湾这一带地区,因为燕国当时向东北渤海沿岸的扩展不会太远,充其量也只能到达今辽宁省的绥中县以北地区。

关于古辽东的记载,还见于《战国策·燕策》:“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

关于这段,有人认为“真假掺半,它是燕昭王后期的部分史实为基础,又揉进一些妄言,然后托为苏秦说燕王语,而上系于燕文侯时”,林胡、楼烦俱非燕地,九原和云中亦不属燕,但“燕东有朝鲜、辽东”则符合史实3。然而,持此观点的学者却认为这“符合史实”的含义是“秦开东攻朝鲜后,辽东及原朝鲜部分居地也并入燕国疆

篇三:《长征》读后感(绥中艾宝龙)

《长征》读后感

建党94周年了,有一段光辉的历史不得不被人提及,那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开始的长征,它对人类历史进程具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新中国的诞生扎下了根基。为探寻和了解这段影响深远的革命传奇,为此,我带着好奇和敬仰之心,阅读了王树增的作品——《长征》,重新走上长征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雨雪,去认识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的红军士兵。

长征十分伟大,一组数字表明了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15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阅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迹罕至的湿地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不仅这样,在漫长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和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总里程远远超过2万5千里。这是我们常人不会想象的也不敢想象的,长征是多么的艰苦啊。

长征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

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唤醒了千百万民众,给了他们希望和向往。是长征,才有了我们的新中国。

红军中的战士们都只有十几,二十几岁,他们几乎数天吃不上饭,只是不分昼夜地投入激烈与残酷的战斗与翻山越岭,在漫漫征途(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绥中故事)中,不一会儿便有一位战士倒下……有一位叫张吉兰的女战士,她在掩埋战友尸体时发现了她的丈夫,她把丈夫的脸擦干净,把最爱的一把牙刷放进了他的口袋。后来因为悲伤导致生病身体十分虚弱,只好留了下来。待好些时,为了找到部队,女扮男装进入国民党军队,当好不容易找到了部队,却因太兴奋,暴露了自己,就这样牺牲了。这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不过,在长征中,这样的故事有好多好多。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抱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炼——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

长征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但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人们去重走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他们都会被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举所震惊。大家认为,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人史诗,它是国家精神的提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

长征是一段历史,一段中国人都不能忘怀的历史,每个人都应该以长征精神为激励,坚定目标、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走向自己通往成功的漫漫征途。

绥中项目部

艾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