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如厕故事

篇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习惯

龙源期刊网 .cn

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习惯

作者:于书艳

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5年第05期

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经常有许多孩子尿裤、拉裤现象,这虽然跟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原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有的幼儿是自知有尿,却不往厕所里去。有的幼儿是做游戏太投入而忘了上厕所等等。幼儿如厕的主动性、责任感太差。过去老师最常用的方法是提示和反复讲道理。开展“培养3~6岁幼儿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实验课题以来,我们开始研究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策略,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从创设情景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调动内心体验的认识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卫生体验,强化卫生意识,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习惯。下面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谈一下具体做法和几点体会:

一、积极引导,调动幼儿入厕的主动性

现在对数家长觉得幼儿年龄小,什么事都包办的太多,特别是在入厕问题上,使幼儿养成主动上厕所的意识太差,依靠成人提醒或帮忙的心理太强,对于上厕所视若他人的事,与其乏味的讲道理,还不如让幼儿进入游戏角色丰富幼儿的卫生经验。我们班幼儿最爱绒布玩具,比如小鸭、小猫等动物玩具。有的幼儿睡觉也愿意抱着玩具,这些可以说是幼儿生活中最近、最自然的小伙伴。我们何不用这些玩具来做游戏,调动幼儿入厕的积极性呢?于是我们发动幼儿从家里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绒布玩具。有的幼儿喜欢抱动物玩具,有的幼儿喜欢给动物玩具洗脸、梳头、尿尿和擦屁股,利用这一游戏,我们鼓励幼儿照顾好自己的“朋友”。帮助它们大小便。幼儿非常乐意做这件事,隔一段时间,就有意识地给动物玩具尿尿,我们便提醒幼儿,小动物跟小朋友一样,当你上厕所尿完尿的时候,他也想去,我们小朋友要帮助他。如果你自己忘了上厕所,那么小动物就会尿到裤子里面啦。所以关心小动物上厕所成了幼儿一大任务。上厕所大小便,也成了幼儿的主动意识。一个幼儿跑过来反映“好朋友”大小便的次数,其他幼儿也纷纷跟着学,这也是幼儿大小便的次数。

看到幼儿游戏兴趣这么高,为了巩固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卫生兴趣,我们又精心制作了互动墙饰“我和我的好朋友”,作为幼儿入厕次数的记录表。把幼儿最喜爱的小动物制作成漂亮的图片,贴在伸手能够够得着的厕所墙壁上,写上幼儿的名字,用吹塑纸做成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小盆散放在盘子里,幼儿入厕一次,就自己挑选一个最喜欢的盆子,把它弄湿贴在墙上。便于老师掌握孩子在大小便的次数,也可据此推算幼儿的身体状况和饮水量。每日离园前请家长参与游戏,与自己的孩子共同数小盆数,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和引导。这样,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入厕更主动了。

二、尽量减少幼儿入厕心理负担,教给幼儿入厕方法

篇二: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正确的培养就可以为其将来的发展,在其身体、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质奠定很好的基础,因此,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根据现代保育观为我们提出的:“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不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与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而且应使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更加快乐、随意、自主的生活,保育工作更多关心的是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原则,我尝试创设宽松、民主、尊重的心理氛围,对幼儿良好入厕排便习惯的培养。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常规培养,幼儿在入厕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各方面的动作经过一学期的锻炼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天气冷的时候,孩子们的衣服开始逐渐穿得愈发的厚、多,这在无意中对原本入厕有困难的孩子们来说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样不仅不利于幼儿入厕习惯的培养,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到幼儿的自信心。一般不同的幼儿所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男孩子不会用正确的姿势解大便;

2.入厕排队等候的时候喜欢大声喧哗、吵闹;

3.入厕后不会随手系好裤子;

4.裤子系好后喜欢绕着教室奔跑、追逐。

针对上述这几个问题,我将在本学年实施以下几项措施以便于正确引导、鼓励、帮助幼儿逐步改掉不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1.开设生活小剧场

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必须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渗透,加深幼儿的映像,可以查找有关良好入厕习惯的小故事、儿歌等,教师也可以自己编一些相关的故事,从中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入厕。

2.每次入厕前提出明确的要求

有时听了这个,就忘了那个,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入厕常规,需要教师不断的向幼儿提出要求,强化幼儿正确入厕的意识。那么针对入厕所出现的情况,我列出以下几点要求:

1)学习“小猫任何活动开始前必须向幼儿讲清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入厕作为幼儿生活常规的一部分,活动前也同样需要教师耐心的讲述。由于孩子的记性不是特别好,走走走”,入厕时轻轻走、慢慢走

2)上厕所要排队,不推也不挤,必须站在正确的位置上入厕

3)入厕后要将裤子系好,不会系的也要自己尝试系,然后让老师帮忙整理。

4)裤子系好的小朋友不得在教室内追逐、打闹

3.幼儿入厕时,教师应顾及到每个幼儿

除了要在入厕前向幼儿讲清要求,教师自身也应该做个有心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包括在盥洗室内的幼儿和在教室里的幼儿。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部分幼儿到了盥洗室就会变得很兴奋,在里面又唱又跳,因为他们认为在盥洗室里老师看不见听不到,所以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入厕时尽可能去顾及到全班幼儿,稍不留神幼儿很容易在盥洗室里发生矛盾、碰撞等等,这些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4.坚持正面教育。

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但还是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从正面积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在幼儿入厕后,教师可以针对每天不同的入厕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奖惩,表扬入厕习惯较好的幼儿,同时对于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教育,鼓励幼儿学习好的榜样,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也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只要我们更加耐心、细心地教育,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成为一个能干的宝贝。

篇三: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因此,早期对幼儿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其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从小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幼儿园入厕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幼儿入厕教学的研究,对实施幼儿入厕教学的原则、目标、途径及方法等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样化学习入厕方法,多途径培养入厕能力,多元化提升入厕安全管理等,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幼儿 入厕教学

幼儿园一日生活构成了幼儿园课程。而日常生活中的入厕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的且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它不仅是满足幼儿生理需要的途径,而且又是引导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正确的培养就可以为其将来的发展,在其身体、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质奠定很好的基础。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入厕教学现状

随着对《纲要》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教师们对入厕教学管理越来越重视。教育环境中的盥洗室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幼儿教学的又一阵地。虽然,教师们对这一教育在意识上引起了重视,并逐步在行动上得到了落实,但据笔者的自身经历及对同行的一些了解,在入厕生活环节中,存在问题多多,困惑连连。

问题一:在对幼儿园安全事故的不完全统计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发生在入厕环节中。如:某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在入厕小便时,由于地面较湿,不小心滑了一下,摔倒在地,额头磕在小便槽的边角,裂开了口子,缝了好几针。又如:在小班小朋友集体小便时,一女孩在裤管拉到一半跨小便槽时,小脚踩在了便槽里,接着整个身体摔倒在小便槽,自那次惊吓后,以后不敢独立小便了。

问题二:中班凡凡小朋友的生物钟跟别人不一样,每到中午进餐时“老师,我要大便”,弄得老师胃口都没了,且拿他没办法。这天,洗手的小朋友过来汇报:“老师,凡凡大便拉在了上面。”听了小朋友的汇报,老师一脸的不高兴,马上拉长了脸,边过去边对大声斥责凡凡说:“你怎么大便拉在哪里都不知道,每天这个时候拉,臭死了,以后大便在家里拉。”后来的几天,凡凡妈妈替孩子向老师请假说:“凡凡不想上幼儿园,他怕在幼儿园拉大便”

问题三:盥洗室成了孩子们借口逗留玩耍的场所。如:在一教学活动中,某一调皮幼儿要求小便,虽然活动前都小便过,但怕他小便在身上,就答应了幼儿的要求,然而,要求小便的幼儿一去不回,在盥洗室尽情玩耍起来,而专心于教学活动的老师也早已忘记了孩子的小便行为,结果,孩子在盥洗室里度过了大半个活动的“快乐”时光。

问题四:在非入厕活动期间,大班一孩子正在便后擦屁股,只见他屁股翘得高高的,手里拿着一大叠手纸,拉玩后就拿起一张纸(较大的完整的手纸)擦起了屁股,一擦,手纸中间用力被擦破了一个洞,他马上一扔,再拿一张纸来擦,然后又有一个洞,再扔??,拉一次大便,手纸用了一大堆,屁股擦得并不干净,且手上也弄脏了。

??

二、原因分析

当前,教师们都理解“一日活动都是课”的含义,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那为何仍会频频出现类似以上的问题呢?我们细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无系统的教育目标、计划

尽管一日活动都是课这一理念在教师们的脑海中扎下了根。但由于教育观念

与教育行为的脱节,教师们对一日活动中的集体教学、自选游戏等都制订了具体明确的计划、目标,而对于生活活动,特别是入厕教学活动,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计划,更没有细化的内容。以上问题的出现都是教师忽视幼儿入厕教学、忽略幼儿入厕能力培养,对入厕教学盲目化、随意性的反映。

2、平时缺少对幼儿的入厕技能指导

孩子的入厕技能是在一次一次的学习和实践中习得的。由于教师心中无目标,

脑中无计划,因此没有详细的阶段性的内容实施,也就缺少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技能指导,从而导致幼儿不会正确洗手,不会正确使用手纸擦屁股,养成了不良入厕习惯,最终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入厕安全事故。如问题一、三等。

3、教师缺乏耐心,训练方法不当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有些教师也较重视幼儿入厕教学管理,但由于训练方

法过于简单或有些粗暴,缺少耐心,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如问题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4、家园配合不到位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中普遍存在重早期智力开发、学习能

力培养,而忽视早期自我服务能力培养,许多孩子本该自理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了。据初步统计,我园中班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大便后由大人擦屁股。小班孩子大多数是由家长代为穿脱衣服,不给孩子锻炼机会。幼儿园五天那老师指导督促下初步形成的自我服务良好习惯被两天双休日家长的不配合化为了乌有,又恢复到了原样。“5+2=0”现象体现明显。

三、概念界定

幼儿入厕教学: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活环节。指教师在管理幼

儿大小便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由于大小便活动与洗手活动紧密相关,因此,本文所指的幼儿入厕教学中包含了入厕时的洗手教学管理。

四、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制订各年龄班幼儿入厕教学的目标

大班:1、养成定时大小便及便后正确洗手的良好习惯

2、自觉地有序入厕。大便后会正确使用手纸(女孩子能从前往后擦)

3、不在厕所里玩耍,懂得一些自护方法

中班:1、学会定时大小便,有困难时会大胆主动提出要求,便后主动正确洗

2、学会正确的入厕方法,并有序地进行入厕活动,学习大便后使用手

纸(女孩子学习从前往后擦)

3、知道不能在厕所里玩耍,学习初步的自护方法

小班:1、学习有序入厕,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

2、知道便后要擦屁股,会主动向老师提出要求,学习便后正确的洗手

方法

3、知道入厕时不要玩耍,要注意安全

二)教学原则

1、个体差异原则

每个幼儿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这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来自不

同家庭的孩子受家庭成员不同教养观念、行为的影响,导致了不同的能力差异。如:同样是小班孩子,能力强的孩子能按正确的方法入厕,而能力差的孩子连裤子都不会脱。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加倍关注能力差的幼儿。

2、表扬鼓励原则

积极的鼓励和表扬是幼儿成长、建立自信的基石。在刚刚入园的小朋友中,

有许多幼儿由于胆小,又不适应幼儿园的蹲厕,因此,常常害怕入厕,从而也就经常大小便在身上。还有幼儿因为不会大小便而不愿上幼儿园。在中大班小朋友中,有个别幼儿因为不会擦大便又害怕老师批评,有了便意却常常憋着,等回家再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亲近幼儿,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入厕方法,逐步克服害怕心理,对幼儿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让幼儿体验到自我服务与管理的成功与喜悦。

3、随机教育原则

在幼儿入厕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

抓住教育契机,针对幼儿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教育。处于真实情境中的即时教育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成效。如:在一次中班集体入厕活动时,一调皮幼儿在便后洗手时,将小手指塞进了水管里,水花四溅,他开心极了,可旁边的小朋友却被水花溅湿了衣(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幼儿如厕故事)服和头发。这时,教师就马上阻止其行为,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组织幼儿讨论水花四溅的原因,讲解其科学道理,满足幼儿欲望。然后再让幼儿说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教育,避免日后此行为的再次发生。

4、循序渐进原则

正确入厕方法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年

龄特点,在目标和内容的安排上必须由易到难。如在有序入厕的内容与要求上:小班做到学习有序入厕(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序入厕);中班要求基本能有序入厕;而大班要求自觉地有序入厕。

三)实施入厕教学的策略

1、多样法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

1)童谣法

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幼儿非常喜欢朗诵,也利

于幼儿接受理解。幼儿在诵读童谣的同时强化和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让幼儿排队入厕时学念儿歌:小朋友,有礼貌,一个一个排好队,前面有人等一等,前面没人再上去,知道排队来入厕。在学习擦屁股时念儿歌:小手纸,手中拿;小屁股,翘起来;手纸对准小屁股;轻——轻地擦一擦,再把手纸折一折,然后再来擦一擦,屁股擦得真干净。在洗手时学说儿歌:小朋友,来洗手,伸出手,淋淋湿,抹上肥皂搓一搓,清清水里洗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最干净。

2)榜样法

孩子常规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到

内化为自己自觉行动的过程,即是一个从他律规则转变为自律规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榜样、奖励非常关键。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良好入厕习惯时经常运用榜样、奖励的方法,以此提升幼儿行为品质。如在组织幼儿排队入厕时,让未轮到的幼儿欣赏有序小组幼儿的良好行为;在组织幼儿洗手时,组织几名洗手方法好的幼儿进行示范,通过榜样示范,幼儿欣赏,使他们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

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良好行为,形成习惯。然后组织幼儿互相学习

欣赏,使幼儿产生自豪感。

3)家园联手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

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那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把对孩子入厕方面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家长,如:家长会、电话、家园联系窗等,请家长配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在家也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让孩子学习自己主动入厕,这样家园一致形成合力,孩子就顺利地学会了自己入厕。

2、多途径培养入厕能力

1)营造家庭式宽松入厕环境

小班、小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家

庭式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紧张情感,才能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另外,我们的盥洗室虽然在室内,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特地预备了几个痰盂,让孩子自由选择。中大班盥洗室中的大便槽里边安装上扶手把,保证了幼儿的入厕心理和生理健康。

2)以个别交流为主,结合集体教育

对刚入园的孩子,入厕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我们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贪玩而忘了说,才尿湿裤子;二是紧张或害怕;三是因不会脱拉裤子不敢说;四是换了陌生环境不愿在幼儿园大小便。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分别“对症下药”,如对尿湿裤子的孩子,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耐心开导,并多观察其神色,及时提醒。对于情绪紧张的孩子,多去跟他说说话,再运用肢体语言亲近他(如抱抱、亲亲等),从而消除他的紧张情绪;把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小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入厕的方法。对于中大班孩子在入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教育,认真训练,决不粗暴斥责。每次入厕后对一些自己正确入厕的孩子予以表扬鼓励,另外带小班、小小班幼儿看哥哥姐姐小便等,从而让其他孩子模拟学习入厕。这样,多数孩子学会了入厕。提升了入厕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自信。

3、多元化提升入厕安全管理

1) 环境暗示

走廊、墙面的环境也是一个教育的好场所,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时将必要的

规则融入在墙面环境中,创设隐含规则的教育环境。结合情感、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在盥洗室的墙壁上画画,使图文并茂的环境成为培养良好入厕常规的有利途径。如在洗手池边上画上“开水龙头——冲湿——用肥皂——认真搓洗——清水冲洗——关水龙头——甩干——擦毛巾”等正确洗手的步骤图,直观地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洗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进入盥洗室墙边上贴上小朋友有序排队的图片,从行为规范的角度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美好的心灵在这里萌芽。

2) 值日生督促

值日生是一个光荣的职务,是老师的小帮手。幼儿园的值日生活动总是受小

朋友欢迎的。每次要当值日生时,他们都会自豪地向同伴和家长说:“今天我当值日生了!”当他们带上值日生标志时,显得尤为自豪。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我们

在常规教育中,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开展轮流当值日生活动,让值日生协助监督和管理。值日生的竞选其实也是促进行为形成的好途径。我们请的值日生是能遵守规则、又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小朋友。在当值日生的这一天,值日生不仅要管住自己,同时也要督促同伴遵守规则。如培养孩子良好入厕习惯时,我们请值日生协助老师检查小朋友是否拥挤,是否正确洗手,是否将水龙头关紧等。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在值日生的指导和督促下得以改进,良好的习惯也逐步形成。

3) 分组差时

幼儿入厕洗手时,总会你推我抢。为了避免拥挤,我们采用运用分组差时方法,让幼儿先后轮流,这样能较好地避免入厕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入厕教学研究的收获

1、幼儿多方发展了

随着入厕方法的习得和能力的提高,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如喜欢上幼儿园了、能大方地跟老师、小朋友问好,从不会表示、不敢表示到勇敢地向老师提问,幼儿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提高,其他生活能力也在提高,入厕能力强的幼儿在其他自理能力如穿衣裤、吃饭等方面表现也很出色。

2、教师观念、行为转变了

教师对“每个接近孩子的人都是教育者”“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教育的时机”这种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把握得更加准确,对幼儿的关注更加全面、细心,在自然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关注幼儿的言行、需要趋向深入;对环境潜在教育功能的认识与利用更加清晰和娴熟;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得到增强,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能力进一步提高。

3、安全事故减少了

伴随着幼儿入厕能力的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他们懂得了在入厕时不能玩耍,你不推,我不挤;洗完手能主动地用毛巾擦干。安全事故大大减少。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002年5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教园地》2005年第9期 《幼儿园课程中的日常活动》——张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