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杨修的故事

篇一: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

“鸡肋”事件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敦。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语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梦中杀人

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所以常对侍从说:“吾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曹操昼寝于帐中,翻身时被子掉落于地,一近侍拾被欲盖,曹操突然跃起拔剑杀之,复上床睡。半晌醒来,惊讶道:“谁人杀我近侍?”其他近侍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改建园门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cuījué),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杨德祖(杨修)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一职,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看完之后,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杨修看见后,就立刻叫人把门拆了。建成以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教植斩令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 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 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 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1,曹操在门上写了1字活 众人不知其意 杨修明白曹操是嫌门太阔 所以叫人改建 后来曹操知道 十分妒忌他的才能。

2,塞北送给曹操酥一盒 曹操在上面写上 一合酥 放在桌子上 让众人进来 杨修见后 便跟他人分吃 操问原因 杨修说 上面写的一人一口酥 不敢违抗曹操的意思 曹操表面笑 却更厌恶他。

3.曹操说喜好在梦中杀人 后杀了个近侍 曹操假装十分痛心后悔 杨修知道后说 丞相非在梦中尔 君乃在梦中尔 曹操听说后更生气。

4.曹操的儿 曹植爱修的才能 操想立植为太子 曹丕知道后想陷害植 修知道后直接去找了操 结果操 认为修中伤丕 更讨厌修。

5.操打算 看看丕和植的才能 令2人出城却又派人不让其出城 丕看不让便回来了 植去问修 修说 可以斩杀门卫 于是操以为植当立 后有人说是修告诉的 操大怒 因此不喜欢植。

6.修总是交植有关天下大事 操经常来考问植 植每次都对 操大疑 只原是修告之 此时便有杀修之意。

7.鸡肋事件 操 进军无意 退军恐人耻笑 副将问操 如何 操 随曰 鸡肋 修之后便 让所有人收拾行李准备 回去 操知道后大怒 杀了杨修。

篇二: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邹琳0806010210汉语言文学专业08中文1班

【教材内容分析】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第五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但由于品味语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本文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分析杨修的死因,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对象分析】

1、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

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背景。

2、 存在的问题:本课教学对象为中等偏上民办学校初三普通班学生,进取心强,但中考的

紧张压力令他们过于依赖应试参考书,在做开放性阅读题时缺乏主见和创新意识;同时学生受到当下各类有关三国的影视作品和游戏的影响及错误诱导对人物有很大误解;最后,时下大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因此在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

3、 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三学生成人感强烈,更渴望在课堂下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定

的表现欲和较强的求知欲。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其”“数”等文言字词的不同用法,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杨修之死的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并简要概述事件要点;

2、过程与方法:

(1)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

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培养正确健康的人格观念。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述事件要点;

(2)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对于初中学生进行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因此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1)三读法:泛读(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精读(分析人物性格)——延读(探究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2)设疑激趣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

(3)表格对比法:通过概述事件,对比曹操和杨修两人对于事情的不同做法及态度,更简单明了,突出事件的矛盾冲突,为探究杨修死因环节做铺垫。

(4)辩论激趣法和引导点拨法:在探讨杨修死因时,分成男生女生两组,通过正反两方辩论达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兴趣,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另外,学生可能会谈的不够深入,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手段。

直观,图片、声音视频的选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到课堂情景中;传统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更易把握。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把《三国演义》看完,并写读后感;

(2)在新课《杨修之死》的学习之前,查阅任何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

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不懂的生字词句,注音并尝试翻译。

2、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其”“数”等重点文言字词的不同用法,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杨修之死的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并简要概述事件要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述事件要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3)

(首先播放《三国演义》影视作品中曹操的剪辑片断)[多媒体播放并[展示课件(出示题目《杨修之死》和作者):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有关三国的影视作品,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比如: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刚刚视频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是?(生:曹操)大家看完后觉得他是个怎么样的人?(生畅所欲言),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板书课题),再来分析一下曹操这个人跟大家描述的有没有不同?看到这个题目后,大家有没有疑问?(生:杨修为什么要死?杨修是怎么死的?是谁导致杨修的死???)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3)

课前布置了预习,我相信大家一定阅读或接触过这部名著的书或影视作品,有谁可以给大家谈谈你对这部书的了解或者对这篇课文所讲故事的了解呢?(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作者(出示课件):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

2、作品(出示课件):《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故事有: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等等。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

3、故事发生的背景(出示课件):《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并齐读两次:

鸡肋(lei):鸡的胸骨

恃才放旷(shi):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酥(su):面粉和油加糖制成的松而易碎的点心。

心恶之(wu):讨厌,憎恨。 佯(yang):假装。(诈)

叱(chi):大声责骂。 阜(fu):土山

拈弓搭箭(nian):用两三个手指头夹取东西折却(she):断,损失。

5、解释加点的字,齐读一次:

适庖官进鸡汤(适逢,正好 ) .

数犯曹操之忌(屡次,多次)(忌讳) .

人皆不晓其意( 杨修的) .

丕如其意(驯服,照办 ) .

植然其言(杨修的 )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但凡 )(立即) .

三、泛读课文,把握情节,整体感知 (24)

(教学方法:齐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分组速读:以单个学生为单位,加深学生对课文印象和对文言课文感悟,让学生概述事件,培养阅读的自主探究能力;表格对比法:对比性阅读,加深对事件矛盾冲突的理解。)

1、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大致理解全文内容。

师:课文提到的杨修,是曹操手下一名素负才名的文士,当他自以为能解读曹操的心思时,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字:死(圈板书)。那么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杨修命赴黄泉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

生: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师:对于曹操杀杨修,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曹操,你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杀杨修?

2、分小组速读课文,完成表格。

师:原来曹操杀杨修是酝酿已久,那么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大家分小组再速读课文,完成这样几个任务:请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表格。

(1)组内互讲故事,等会请两位同学来任选一个故事讲一讲。

(2)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把每件事用最简洁的短语概括出来。

(3)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明确:(课件展示)

回答:(学生完成下面表格内容,口头回答)

(设计意图:简单概括情节,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为下面教学展开作铺垫。)

3、杨修死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兵败葬修

4、根据上述六件事 小组讨论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明确:(板书展示)

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释令被斩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屡次犯忌 (插叙)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兵败葬修

5、理解插叙的方法及作用 (5)

1、课文在记叙的顺序上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

作用是:(1)插叙的六件事都是围绕杨修之死来写,使中心更突出。

(2) 前面先交代了“鸡肋事件”,插进来六件事后又回到“鸡肋事件”,这样写使

文章前后照应,形成一个整体。

(3)“文似看山不喜平”,采用插叙就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有了起伏的感觉。

归纳:插叙的运用,使杨修之死更为明晰,也使文章跌宕多姿。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2、思考:谈谈你对杨修和曹操两人带给你的印象,他们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 探究杨修死因,及给我们的启示,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

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梳理了情节,弄清了课文采用插叙的方法及作用。请大家回想一下,杨修之死这课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情,谁来给我们简单概述一下。(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板书小标题)

二、精读课文,合作学习,概括形象。(1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法;固定句式造句;让学生的定势思维和发散思维相互结合,提高阅读质量)

篇三:18.杨修之死

18《杨修之死》教案

六安第九中学储荣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二)课时安排:2

(三)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教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雄浑而古朴的曲调,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以仁德著称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1.检查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páo鸡肋.lèi 夏侯憞.dūn 分食讫.qì 佯装yáng .

大簏察sì 麾军huī绰刀chā.lù 伺...o 屯兵tún .

恃才放旷shì 高阜fù 谮害zèn

(2)重点词义 :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谮害:诬陷,中伤。佯装:假装。

绰刀:抓取。

适庖官进鸡汤:正好。 .

数犯曹操之忌:多次;忌讳。 ..

人皆不晓其意:意图。.

丕如其言:遵照。 ...

植然其言:认为??对。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代词,指曹操 ..

2.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场合, 要读出感情来。

3.朗读任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边朗读边指导朗读)

(1)学生活动: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人 物:曹操、杨修。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环 境:战场。

(2)概括文中补叙的六个小故事。

明确:这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教植出门,教植答教。

(3)归纳:事件----- 心理

私解“鸡肋” ------怒杀杨修

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 虽称美---

有关杨修的故事

--心甚忌之

分食一合酥 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 愈恶之

密告曹丕------ 愈恶之

教曹植出城 ------大怒

替曹植作答教 ------有杀修之心

4、记叙的顺序有哪些?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明确:顺叙、插叙、补叙、并叙等。本文运用了顺叙、补叙。

5、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并归纳段意 。

(学生讨论后明确): 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6、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布置作业:积累词语。思考课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学生阅读课文,再请七位同学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

二、思考: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记叙了曹操杀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2、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身死因才误。

3.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三、研讨与探究:

1、杨修之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2、撇开作者的看法,你认为曹操杀杨修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忌才还是为了严肃军纪,或又是另有原因呢?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各抒己见)

四、 课外拓展:辨证看待历史人物

1、 我们通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

2、杨修之死给我们哪些启示?如果让你给杨修进一言,你会说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知道了杨修的死因,获得了一些启示,祝愿同学们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附板书:

斩修――――

①“鸡肋事件”

②园门阔事件―――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③一盒酥事件―――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④梦杀人事件―――操闻而愈恶之。

⑤藏吴质事件―――操愈恶之。

⑥试才干事件―――操大怒,亦不喜植。

⑦作答教事件―――操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厚葬修

二cher/jiaoan/ch《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 修 之 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引导学生自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① 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②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 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1、激趣法2、点评法3、激励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导入

作者及背景简介

自学检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把握课文故事情节,给每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

(二)根据已学知识,了解情节及层次结构。

研读课文,感知形象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

操态度怎样?分析他们的性格.。

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1、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惑乱军心)

若没有这一事件,曹操是不是就不会杀杨修?(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

犯曹操之忌)

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

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七、拓展迁移,收获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