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哭师之后的故事

篇一:蹇叔哭师、弦高犒师

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强大的秦军劝退,并且使秦王与郑人结盟,还说动秦王留下了杞子、逢孙、杨孙几位大将帮助郑国镇守边疆。

杞子这家伙其实很不地道。他得到郑国国君的信任后,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手里攥着城门的钥匙,鸡贼的杞子心生歹念,他想要暗地里引导秦军杀个回马枪,再次袭击郑国。秦军收到了杞子发出的谍报,再次大举东征。

东征的秦军在路过滑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弦高的人,于是就有了弦高犒师的故事: (秦军)及【至、到】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于此)遇之【秦军】。(弦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曰:?寡君闻吾子【您】将【率领】步师【军队】出于【经过】敝邑,敢犒从者【请允许我对贵国军队表示慰问】,不腆敝邑【敝国物产虽不丰厚】,(但我们)为(您的)从者【指军队】之【的】淹【停留、歇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您要)居【住下】(我们)则【就】(为您)具【准备好】一日之积【一天的粮草】,行则备一夕之卫【您要出发,我们就给您安排一夜的警卫】。?且【并且】使【派】(人)遽【立刻】告于郑。

【弦高对着秦穆公玩命地吹了一通牛皮,就是想让秦穆公相信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弦高的做法虽然冒险,但是为郑国成功地争取了战略缓冲时间。在商场摸爬滚打的弦高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实施了一次完美的战略欺骗。】

郑穆公使(人)视【察看】客馆(中杞子等人的举动),(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则束载、

厉兵、秣马矣【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郑穆公)使皇武子(前往客馆)辞【致辞】焉【于】(杞子等人),曰:?吾子淹久于敝邑【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为吾子之将行也【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之有原圃【兽园】,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

(这群人制定的突袭计划,靠的就是出其不意,他们以为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天衣无缝,没想到对方竟然有备,郑穆公派使者过来居然唱了这么一出,这群人咣的一声就吓尿了,于是)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不能指望什么了】。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是】还也【希望你能记住孟明这个人,后面的后面我们还会讲讲他的故事】。?灭滑而还【滑国躺着中枪】。

所以你看,有很多事情课本并没有告诉我们。而历史也一再证明,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如于谦、王守仁等,一般都是很有出息的。

弦高犒师是中国历史是记载的早期商人干预政治军事的故事。弦高的做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这是弦高犒师带给后人的军事启示。

《射雕英雄传》一书在最后一章也写到了?弦高犒师?。

郭靖黄蓉在华山论剑之后,听闻拖雷率蒙古大军攻袭襄阳,便日夜兼程前来助守。两人达到襄阳不久,蒙古大军的铁骑就如排山倒海般压来。可是襄阳城守吕文德贪生怕死,连打过来的是金兵还是蒙古兵都分不清,守城士兵战斗力也极其低下。打打不过,守守不住,该怎么办?

诸葛亮也面临过这样的危局,用了一招空城计瞒天过海,涉险过关。那郭靖黄蓉两个年轻人会怎么做呢?

黄蓉道:?咱们今晚到安抚使府去盗他一笔金珠,明日我改扮男装,穿了官家服饰,迎上去犒劳蒙古大军。且看是否能骗得他们退兵。?

在说这句话之前,黄蓉还沉吟了一下,并说道:?《左传》上载得有个故事,叫做‘弦高犒师’,咱们或可学上一学。?

篇二:用济斯民 不懈益恭

用济斯民 不懈益恭 ○1

——明代巴县人“天官蹇义”记略

林永蔚

(注:2014.5修改稿。本文所有史实皆有所椐,除将文言原文译成现代白话外,并无枝蔓杜撰。)

出生成长在“巴县”的蹇义是明代有名的“六朝”重臣。

建文帝时,蹇义由从七品衔的“中书舍人”破格提拔为吏部右

侍郎,永乐时进吏部尚书、太子詹事辅太子监国,历任太子少保、太子少师等官职。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英宗朱祁镇,蹇义在京中为官历经了五朝(不计“建文”时期)6个皇帝。

明代早期,吏部居六部之首,因此,吏部尚书有“天官”之称。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蹇义所受圣眷更加隆裕。宣德七年(1432

年),宣宗赐给蹇义免死牌,准许本人若获罪可两次免死,子孙若获罪可一次免死。与此同时,宣宗还下特旨,赐修蹇氏府第于故里巴县,这座建筑当时就在现重庆市渝中区“天官府”街。

蹇氏“天官府”按王府规制建造,中堂匾额为明宣宗御书“一

个臣”三字,大门两柱上亦赫然书有“祈天永年天官府,与国休戚国老家” 的楹联。

蹇义为官一世,毕生致力于国家典章制度的建立健全,这对明

初政治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彪炳史册的美誉让后世“巴县”乡人十分敬仰,除县内南纪门上的天官府外,太师坊、莲花池、天官街、蹇家巷、蹇家桥等许多巴县旧城的地方,也都因缅怀蹇氏而命名。

蹇义和他的家族对明代中前期以及后世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影

响。所以,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任何一个方面,对蹇义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

一、入黉门初登仕途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蹇义出生在时为四川行省重

庆路巴县城边小山村中的一个汉族书香门第。蹇父源斌为地方宿儒,科场失意后,守着家道中落剩下的几亩薄田,兼为西席,诵教蒙童。幼年的蹇义就在这四书五经,“子曰学而”的朗朗书声熏陶中,一天天长成为一个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黉门秀士。

蹇义,原名蹇镕,字宜之。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蹇义甲子乡试中举。第二年,22

岁的蹇义便又拜别双亲,负笈搭舟,出夔门,下巴东,穿两广,赴金陵。他不负父母所望,辛历十年寒窗、千里遨游,走进了“乙丑科举”的八月考场。他用如椽之笔一气呵成的锦绣文章,换来了名登皇榜的荣耀。

此科中,蹇义位列第三甲第13名,赓即以“同进士出身”授中

书舍人职。

“中书舍人”是古代官名。早在先秦时代,舍人就是国君、太

子亲近的属官,不仅担任起草诏令的职务,甚而参与机密决策,握有实权。明代于内阁的中书科,设有从七品衔的“中书舍人”一职,专掌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文件的草拟书写。

由于职责所囿,中书舍人官职虽低,但却有机会与皇帝当庭应

对。

一日,蹇义正跪在金銮殿的丹墀下奏事,朱元璋似觉姓“蹇”

的人甚少,忽生好奇,偶然间想起了《春秋左传》中“蹇叔哭师”的故事。

蹇叔是春秋时宋国铚邑人,秦穆公任为上大夫。在历史上,蹇

叔与用五张羊皮换来的名相百里奚齐名,是为秦国强盛,奠定“六合一统”基础的能臣。

征马驰驱,乾坤始定的明太祖,为了江山永固,此时正求治世

贤臣。看着仆伏殿中的蹇义,太祖问道:“朕看你文笔不错,是秦穆公上大夫蹇叔的后裔么?”

小小蹇义毕竟廿多岁,他确实不知家谱中祖考是那一支脉,也

还没学会趋炎附势,乱靠宗谱,虚炫身世那一套里弄陋习。当他听到君临天下的皇上这么一问,顿时把这个初入仕途的巴山小子,吓得诚惶诚恐,战战競競,爬在地上簌簌发枓,难以措词答对。

明太祖看这新科进士到还诚笃忠厚,当庭手书“蹇义”二字,

赐名于他。

皇上赐名是惊动朝野,光宗耀祖的天大殊荣。朱元璋一高兴,

好事就接连降到了蹇义身上。

“传旨吏部,朕今后还要用这个人,着蹇义在京侍朕左右,九

年內不得外放地方。”

原来,按照明代吏制,进士留京三年后即须外迁调离,朱元璋

下这个特旨,就是命其在京延续留任九年,这可叫做是“破格擢用”了。 ○2

从此,人皆言蹇义“前程不可限量”。这位“同进士出身”的小

小中书舍人,在京中崭露头角,令人刮目以待。

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初,按照祖父的意思,破格擢升蹇

义为吏部右侍郎。洪武年间,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建文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由此引发了朱氏家族的权斗。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

以“靖难清君侧”为名,起兵挥师南下。当时,朝中齐泰、黄子澄

两大臣当权,外兴大军,内改制度,蹇义位卑职小,对政事往往难以置喙,不发表自已的意见。国子监博士王绅本来对蹇义受太祖恩宠就心怀忌妒,此时乘隙写信责难,蹇义为了顧全大局,隐忍不答 ,韬光养晦,静观时局之变。

史称“靖难之役” 的战争持续了三年。1402年,朱棣的燕赵虎

狼之师攻破明朝京城应天府后(今南京),建文帝逃逸而不知去向。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永乐初年,为清除建文余党,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诛十族”都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朱棣在靖难之役后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建文帝亲信大臣诛杀灭门。耿炳文、盛庸、平安、铁铉、何福、梅殷、卓敬、练子宁、陈迪、解缙、景清等众多建文旧臣旧将被处死或受到迫害而自杀身亡。

建文时,蹇义资历甚浅,官卑职小,未入中枢,也不附“朋党”。他没象黄子澄、方孝孺那样死心眼的愚忠,却审时度势,选择了迎附新君。官场大洗牌后,他不仅保住了旧职,不久还升迁为吏部左侍郎。数月后,在朱棣的信任下,奉旨又拜吏部尚书,时年39岁的蹇义,这时已位极人臣,执掌了朝中的人事大权。

朱棣即位后下令完全废除建文制度,一切以太祖皇帝制定的成

法和官制为准绳,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江山易主,社会转轨时期,改弦易辙本在意中,但新主全盘推

翻建文时的施政方针,往往一个倾向掩盖了另一个倾向,其中矫枉过正之事,难免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蹇义眼见永乐残酷镇压政敌的血淋淋的虐政,冒着极大的风险,针砭时弊,大胆从容地向朱棣提出:“什么事都要讲个“度”,过犹不及,贵在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对前朝制度不可全废,理当‘害则弃,利则鉴’,有些人

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走极端,全盘否定旧制,亦非国家之幸也。”接着,蹇义又向朱棣举了一些事例来说明佐证自已的观点。朱棣听后表示赞同,下旨缓和了新旧之争的社会矛盾。从蹇义这次奏事中可以看到,他不是心无原则的趋权附势之辈,而是心惴仁德的宿儒。

永乐二年,蹇义领旨兼“太子詹事”,朱棣将自已教导太子的话

都交由蹇义传谕。蹇义每每转达圣意,不仅能循礼诠释,而且还加以适度发挥。这样,蹇义同时得到了永乐帝朱棣与太子朱高炽两人的爱重,这为他后来的仕途畅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宦海波澜淬宿耆

永乐七年,朱棣巡视北京,命蹇义辅皇太子监国。蹇义熟悉典

章制度,太子朱高炽的军国大事完全倚靠他出谋划策,永乐帝回京后,看到宫中府中,军营市井,百事都治理得有条不紊,不禁“龙颜大悦”,一番赞许让蹇义在朝中的地位更加显赫。

在这一阶段,建文旧臣在新朝受重用的人,只剩下户部尚书夏

原吉与蹇义了,“蹇、夏”骧驰,分掌吏、户两大国家重要机枢。

明制,官吏三年一次例行考核,蹇义次次皆评优褒奖。这次永

乐帝特地在便殿摆下御宴,犒赏蹇、夏二人,席间朱棣赞誉有加,蹇、夏二人多次离席叩拜,感谢圣上知遇之恩。

酒过三巡,朱棣十分高兴,他叮嘱二人说:“现掌吏、户两部,

励精图治,游刃有余,今着令卿等职外兼理。朝中余部要事,若见不合朝政之弊,勿以有司所限,尽可便宜处置。”

在人治时代,君王一言九鼎,朱棣这么一说,等于给了蹇义一

把尚方宝剑,让他有了在朝中发挥才干的更广阔空间。

永乐十七年,蹇父去世,按制官吏皆应有三年“丁忧”例假。

蹇义在回巴县前,永乐帝和太子都专门派了朝中要员到蹇府灵堂代

篇三:春秋战国年表

前770 周平王迁都洛邑,周室衰弱,齐,楚,秦,晋始大。

前722 鲁隐公即位。

同年 郑庄公(郑由于辅佐王室迁都有功,主朝政,在五霸之前,郑强盛,庄公于 前701死后,诸子争立,内乱,郑国从此衰落)之弟段反,庄公伐之,段败, 出奔。由于庄公母与其弟同谋,庄公迁其母,并誓言:不到黄泉,勿相见(黄 泉见母的故事由此而来)

前719 桓王(平王孙)

前717 郑庄公入朝,桓王不礼(因桓王之父,曾为质于郑国,后死于郑国,桓王由此 怨郑,后郑又私自收割天子田之禾,其矛盾愈深 )。

前712 鲁杀其君隐公,立桓公。(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的事情数不胜数)

前707 周桓王伐郑,郑射

蹇叔哭师之后的故事

伤桓公(君伐臣,臣伤君,由此看出,周王室的地位已尴尬 的可怜)

前696 庄王元年

前694 鲁桓公及夫人(齐襄公的妹妹)至齐,齐襄公(齐桓公之兄)与其妹私通(其 无耻简直令人瞠目),鲁桓公察觉,大怒。齐襄公恐,令力士杀鲁桓公。襄公 众弟因齐乱,纷纷出奔,次弟纠奔鲁,次弟小白(后来的齐桓公)奔莒 。前693 周公黑肩欲杀王,事情败露,王杀周公。

前686 齐襄公堂弟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

前685 齐人杀无知,诸公子闻之,归国争位,齐桓公小白先入得立。鲁派兵送纠归齐齐发兵据之,鲁败,齐桓公遂令鲁杀纠,囚管仲至齐。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齐国大治,后称霸。

前681 釐王

前679 齐桓公会诸侯于甄,始霸。(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在此拉开了 春秋诸侯国称霸的序幕)(五霸之说历来史学界争论不休,一般是两种说法一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是: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吴夫差,越勾践。在这且不管这些争论,暂取第一种说法) 同年 晋曲沃武公(晋文公重耳的爷爷)代晋为诸侯(晋曲沃跟晋侯之争,在744晋 昭公封其弟成师于曲沃开始,后曲沃愈强,60几年间,曲沃竟然4次杀死晋候, 终于于前679年最终取代原晋候的位置,并正式得到周王室的承认)

前676 惠王立

前675 大臣作乱,惠王出奔,大臣立王弟颓。

前673 郑杀颓复入惠王。

前671 楚成王杀其兄自立。(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过楚国似乎格外鼎盛,弟杀兄,子杀父,怪不得被称为蛮夷)

前667 周惠王赐齐桓公伯。

前656 秦迎妇(晋申生之妹)于晋。(秦晋之好由此而来,不过秦晋两国虽然世代联姻,却世代交战,一点没有亲家的样子)

前655 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自杀,重耳(重耳即后来的春秋第三个霸主晋文公开始 了为期19的逃亡生涯),夷吾出奔。(春期战国时期因女子而乱国 甚至亡国 的例子屡见不鲜,像褒姒,骊姬,哀姜等等)

前651 襄王立。

同年 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称伯(注意这个伯不是爵位里的伯,是方伯的意思,方 伯是春秋时期政治的产物,是指天子任命的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 为方伯)。

同年 晋献公卒,骊姬子奚齐立,大臣里克杀之,后骊姬妹之子悼子立,里克又杀 之. 使人迎重耳,重耳惧,不敢入,遂迎夷吾,秦送夷吾归晋,立,为晋惠公。 前649王弟叔代谋袭王,王欲诛之,叔代奔齐。

前648晋饥,秦送粟

同年齐管仲死。

前646秦饥,晋趁机伐秦,秦穆公大怒。(这事夷吾办得太不地道)

前645秦败晋师,获秦惠王,后归之。惠公割地,送太子质秦,与秦和

前643齐桓公卒,其五子争立,后次子孝公立。(齐桓公死后,诸子只顾争位,齐桓公尸体于床67日不得下葬,生的蛆都爬到了室外,想其一生驰诧风云,却如此 结局,悲凉...)

前638 宋襄公伐郑,楚救之,与宋战于泓水。宋军大败,宋襄公受伤,第二年去世。(宋襄公在齐桓公死后想要称霸,无奈国力有限,为楚所羞辱,沦为历史笑柄 二霸)

前637晋惠公卒,晋人迎重耳,杀惠公太子。

前636晋文公重耳立(时年已62岁)。

前635晋纳王诛杀书带,天子致伯晋文公。

前632楚晋城濮之战,晋大胜,楚成王怒杀楚将子玉(这是春秋时期第一场大规模 战役,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原诸侯对楚的第一场大胜,由此晋霸,三霸)。 前628 晋文公卒。

前627 秦晋倄之战,晋大胜,俘虏秦三主将,后归之。(此为第二仗蹇叔哭师故事 正是此事)

前626 楚太子商臣杀父成王自立(先杀兄,后被子杀,真是报应不爽)

前624 秦穆公亲征晋以报倄之役,晋人恐守城不敢出。秦称霸(四霸)

前621 秦穆公卒。

前618 顷王

前613 顷王卒,晋赵盾平周乱,立匡王。

同年楚庄王(庄王继位三年不理朝政,即一鸣惊人的来历)即位。

前609 齐人弑其君懿公。

前607 晋灵公欲杀赵盾,赵出亡未出境,赵穿杀灵公,立成公。

前606 定王。

元年楚庄王强,过周,问鼎。(问鼎中原由此而来)

前597 楚庄王围郑,郑降,庄王罢兵。后晋救郑,楚与晋战,大胜。楚由此称霸。(五霸)

其年晋灭赵氏族,赵氏门客程婴,公孙臼以计保全赵氏遗孤。(即

赵氏孤儿的故事)

前594 楚庄王围宋,后罢兵。

前591 楚庄王卒。

前585 简王

前583晋景公复赵氏后-赵武。

前575晋围郑,楚救之,晋胜楚,楚王杀将子反(春秋时期,晋在四个大国中, 是实力较强的,齐自齐桓公以后,霸业不在,秦在秦穆公之后,国力也

不如以前,楚虽强但后来为吴所困,只有晋称霸的时间较长,晋文公,

晋襄公,晋悼公都称霸一时)

前573晋杀其君厉公,立悼公。

前571老子生。

前557晋伐齐围临淄,后去。

前551孔子生

前548齐崔伃弑君庄公。

前544 景公

前529 楚公子弃疾诈弑两兄,自立,即楚平王。

前527 楚平王为太子迎妇于秦,后自取之(什么叫恬不知耻,这也

埋下了祸根,直接导致了后来伍子胥的复仇)。

前523 诛杀太子太傅伍奢,伍奢少子伍子胥出奔吴。

前520 景王崩,国人立长子猛,子朝杀之,国人攻子朝,立丐为

敬王。

前519 敬王

前516 晋率诸侯入敬王。

前514吴公子光(夫差之父),令专诸(专诸之事记于《史记—刺客列传》)刺杀 吴王僚,自立,即阖闾。

前506吴王,伍子胥,孙武,率军攻陷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平王尸(这 是兵圣孙武的唯一一次出山,后便隐退)。

前504周子朝复作乱,敬王奔晋。

前503晋定公入敬王于周。

前500孔子行鲁相事。

前496越勾践即位。吴王伐越,败,伤重而死。夫差继位。

前494 夫差大败越国,围勾践于会稽山,勾践请降,夫差许之(夫差跟勾践的故事大家 都应该耳熟能详,此时夫差的一时妇人之仁,直接导致了20年后吴国的灭亡)。 前485齐悼子弑其君悼公。

前482吴夫差与晋会黄池争长,勾践攻陷吴都,俘虏吴太子(这边还在跟人争霸呢, 那边老窝让人端了,委实可笑)。

前481 齐田常弑简公。(齐国田氏由此专政,后终于前379年篡齐)

前479 孔子卒,楚白公之乱,后叶公平之,后楚灭陈。

前475 元王

其年勾践围吴都城。

前473 勾践灭吴,夫差自杀。越称霸(勾践死后越国逐渐衰落,于前306年被楚 所灭)。

前468 定王

前453 赵,韩,魏三晋,灭智伯三分其地(这件事情相当有戏剧性,本来晋国四卿智伯 最强,但智伯因此专横跋扈,因向赵要地,赵不给,就率领韩,魏伐赵,韩魏惧 其破赵以后伐己,遂与赵合谋,阵前倒戈共灭智伯,智伯也成了后来狂妄自大的 典型)。

前441 哀王,思王。

前440 考王

前425 威烈王

前403 命三晋(赵,韩,魏)为诸侯。(资治通鉴由此年记起)(晋一分为三,实力大减,且其后互相侵伐,疆土逐渐被强秦蚕食,也为以后秦的统一埋下了伏笔)

其年 盗杀楚声王。

前398 楚围郑。

前397 聂政刺杀韩相侠累。

前391 齐相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

前386天子命田和为诸侯

前384 秦献公立,秦复强(在此之前,秦国内乱秦公动辄被杀,秦弱,晋常侵其地。 自秦献公继位以后秦国复强,而此时秦国的死敌晋国一分为三,实力大减, 使秦国实力更加膨胀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其后的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 秦始皇一代比一代更强,最终实现的统一,其基础应该从秦献公算起)。

前381 楚悼王卒,大臣作乱,攻吴起,杀之。

前379 齐康公卒,无后。田氏终代吕齐国,后称田齐。

前378 齐威王立。

前376赵,韩,魏,灭晋分其地。

前375 烈王

其年韩灭郑。

前368 显王(烈王弟)

前364 秦献公败三晋于石门,斩首6万,天子致伯(以前的诸侯称霸,像春秋五霸,都是一代称霸,而秦国自献公以后,献公,孝公,惠公代代称伯,到了秦昭王直接灭了周王室,统一之势已势不可挡。)

前361 秦孝公立

前359 秦 商鞅变法。

前354 魏伐赵,围邯郸(三家分晋后,相互攻伐,使秦渔翁得利),赵求救于齐。 前353 齐威王使田忌,孙膑救赵,赵邯郸降魏,孙膑围魏救赵,大败败魏师于桂陵。(齐国虽然当初为五霸之首,但并没打过几场大仗,其得胜的战役基本就局限 于跟鲁宋等二流国家,于另两个大国晋,楚之间的战事基本以败北告终,跟 魏国的这两场大战,也是齐国唯一的几场漂亮仗)

前352 秦商鞅伐魏,降固阳。

前351魏归还赵邯郸,盟。

前350秦迁都咸阳。

前343天子致伯于秦孝公

前341魏庞涓伐韩,齐救之,孙膑用减燥计诱敌,大破魏军于马陵,杀庞涓, 魏从此衰落。

前338 秦惠王立,杀商鞅。

前336孟子见梁惠王。

前335, 秦拔韩宜阳

前334越侵楚,楚大破之,灭越。

前333楚围齐徐州。

前32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那个)立。秦称王。

前320 慎靓王

前318 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前317 秦败韩师于脩鱼,斩首八万,诸侯振恐。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杀之。 前314 赧王

其年 秦人伐魏,取曲沃而归其人。又败韩于岸门。

前313 张仪入楚,欺楚怀王,楚怀王上当,与齐决裂。

前312 怀王知被欺,大怒与秦战,两战均大败,韩魏见楚败,袭楚,楚割两城于秦和。 前311 张仪复入楚,怀王以郑袖故,释张仪。

前310 秦武王立

前307 武王举鼎,绝膑而死。

同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前306 秦昭王立。

前300 秦伐楚,楚王恐,使太子为质于齐以请平。

前299赵武灵王让位于少子,自号主父。

同年楚怀王入秦,被留。秦闻齐孟尝君贤,招其入秦,相之。(战国四君子以孟尝君为最早立,前298平原君立,前276信陵君立,前263春申君立)。 前298孟尝君亡归。楚立太子为王,秦击楚,斩首6万,取15城。

同年 赵王封弟胜为平原君。

前296楚怀王死于秦。

前295 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山,赵内乱,围主父,主父饿死。

前293 白起(战国时期最悍的大将登场,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以白起为首)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秦王 以白起为国尉。

前289知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

前288 秦称西帝,齐称东帝,后又去帝号。

前286 齐灭宋。

前285秦蒙武击齐,拔九城。

前284 燕以乐毅为上将,率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大败,乐毅

入临淄,齐王走,被杀。燕国继续攻齐,其他国退兵。(自此以后齐

国国力大减,秦国傲视群雄)

前283完璧归赵.

前279秦与赵王会与蝇池,田单火牛阵破燕军,复齐国。乐毅奔赵。

前278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楚襄王东北徙都于陈。屈原投江而死。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前276 魏安釐王封其弟无忌为信陵君,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前270 秦伐赵,围阏与。赵奢救之,大破秦军,赵封赵奢为马服君。(这是秦献公以后100多年来秦国的第一场大败,秦军战力之凶悍令人震惊,但也为后来长平之战赵王任用赵奢之子赵括埋下了伏笔。)

前265 李牧大破匈奴十万骑兵。

前263 楚封春申君

前260 秦赵长平之战,初赵主将为廉颇,秦将为王龁,数战赵军数败(此不能怪廉 颇秦军凶悍,且为良将率领,其难敌可知)廉颇遂坚壁自守,秦军挑战不出, 两军均伤亡惨重。秦便行反间计,赵王怒廉颇数败,又不 敢出战。遂令赵奢(此时赵奢已死)之子赵括代廉颇将。秦闻赵军以赵括为将,大喜,秘密使武安君白起代王龁将( 这下两方的将领差距太大了)白起遂大破赵军,阵前射杀赵括,赵40万卒降,白起尽坑杀之,赵人举国大震。

(此一战是战国时期最著名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战,赵括也成了后世夸夸其谈的典型,四十余万赵军投降,被白起全部坑杀,赵国之前是唯一还能跟秦国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