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在线听

篇一:《文成公主进藏》一课听后感受

《文成公主进藏》一课听后感受

2014年3月30日,我在郑州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听了杭州市天长小学蒋军晶所做的《文成公主进藏》一课,新颖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生成,令人耳目一新。蒋老师的课堂既有大家的高度和深度,又体现出普通教师的平实和扎实,其“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语文教学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描绘历史题材的民间故事,在教材中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伊始,蒋老师首先以三个简单的问题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初步了解:1.文成公主是男是女?2.文成公主是哪族人?3.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这三个问题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蒋老师由第二个问题引出了课文中一些难读的地名、人名:乃巴山、达尤龙真、路纳、吐蕃、拉萨、松赞干布,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把这些地名、人名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来,先解决完读的问题后,学生就被引领着有条有理地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蒋老师就这样圈圈画画,学生一下子就把一篇很长的课文梗概记住了。由第3个问题,引出了“民间故事”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了民间故事没有明确的作者,它是由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而来的,让学生明确了民间故事与一般文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在线听

章的区别,巧妙植入了“民间故事”这个语文知识点。

难读的字词解决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大屏幕出示“文成公主过路纳”一段,读过之后,师随之去掉大屏幕的文字,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忆梳理故事的要点,授之以法:“小鸟说了什么话?”

(抓形象的语言)“公主怎样做?”(抓必须的动作)“从那后发生了什么?”(抓故事的结果),最后再将这个故事按照三个问题的提示,流畅地复述;接下来蒋老师又引导学生按照此法学习讲述文成公主战胜困难的另外三个小故事,并在师生互换角色,点讲故事之后归结出复述这个民间故事的模式:“小鸟说:……”——“只见她……”——“从此以后……”,学生再按这个模式分组复述四个小故事,抽学生上台展示复述。紧接着,老师又以问题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学习:“这四个故事情节一致,将另外三个故事去掉好不好?为什么?”,“那再多加几个故事情节好不好?为什么”,“民间故事常用几句话讲述还遇到的很多困难,你们能在文中找找,读一读吗?”让学生在思辨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故事的详略安排如何做到得当”这个关于写的知识点。之后教师以图片展示藏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的其他有关文成公主的故事 “日月山”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编。最后教师出示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师读生听,又让学生谈谈喜欢历史故事还是民间故事及原因,让学生辨析、区别了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的异同。

纵观蒋老师的这节课,引领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发掘民间故事的特性,模仿民间故事的编写,依托课文教学生学语文,学生收获了语文知识——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与历史故事的区别、文章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发展了能力——概括能力、围绕梗概扩充故事内容的能力、复述能力;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民间故事复述的模式。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直到老师说下课时还意犹未尽,与会教师如沐春风,如品香茗,也带给我许多深深的启发。

篇二:文成公主入藏的民间故事

文成公主入藏的民间故事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和其他6位使者前去长安求婚.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以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欣然接受了唐朝的官爵封号,并致书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者,当发兵赴国征讨。」同时,还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求置于唐太宗灵柩之前,表示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唐高宗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唐太宗的昭陵前,以示褒奖。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统一西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篇三:文成公主进藏听课体会 (5000字)

汉沽三中听《文成公主进藏》收获

春光小学

李汝强

2015/4/16

《文成公主进藏》课堂实录——蒋军晶

记住,这是一个民间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文成公主进藏。

师:这个故事的作者是(手指板书)——

生:蒋军晶

师:各位,蒋军晶是我(笑),我可不是这个故事的作者。但是,我还是要追问你们,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

生:(低头看注释)《藏族民间故事选集》(笑)

师:这是一本书,作者是人。

生:上海文艺出版社。(笑)

师:那是出版社。你知道?

生:是文成公主。(大笑)

师:胡说,还松赞干布呢。(笑)

生:是老百姓。

师:对啊,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没有具体的作者的,所以你们在注释里也找不到的。如果一定要作者,那就是当时的老百姓,民间故事是口口相传的故事,是我讲给你听,你讲给他听。是爷爷讲给爸爸听,爸爸讲给儿子听,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的知道这个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

这是一个藏族的民间故事

师:这个民间故事还有一个特点,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是哪个民族的故事呢?

生:是藏族的故事。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我是从《文成公主进藏》的“藏”字推测的。

师:真聪明,这个藏就是“西藏”的“藏”,是“藏族”的“藏”。所以在这个故事里面有好多藏族的人名、地名,下面请快速浏览课文,只要看到藏族的人名地名就把他圈出来。

(学生圈画)

师:藏族的人名有一个,地名有好多。画好的自己在座位上把词语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谁来读这个人名?

生:松赞干布。

师:跟他一起读,那一个字儿念“干”,读得很准确。

(生跟读)。

师:地名呢?每人说一个,最好从前往后说。

生:青藏高原。(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生:吐蕃。(“蕃”字念得非常准确)

生:路纳。

生:达尤龙真。(四个字的地名读的时候要连贯一点)

生:乃巴山。

生:拉萨。(注意“萨”是平舌音)

师: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讲的是文成公主经路纳,过达尤龙真,翻过乃巴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来到吐蕃,来到吐蕃的中心城市拉萨,见到了松赞干布,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笑)

师:这是一个“困难型”的民间故事,这类故事就是讲主人公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来,你们也像蒋老师这样,把这个故事的梗概说一说。

生:(一孩子讲,讲得挺连贯)

这是一个困难型的藏族民间故事

师:民间故事有一个特点,容易讲,也容易记住,否则就没法流传啊。这个故事有没有这个特点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师:来,我们先看其中一个情节,自己先读。(ppt打出一个自然段)。 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生:(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