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筷子插在屁眼里的故事

篇一:一把筷子的故事

一把筷子的故事

——记石璜镇中心小学英语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其根本任务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与教研组的自身建设密切相关。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唯有一批业务水平高、师德修养好的教师在教研组内齐心协力,发挥作用,这个教研组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我们教研组通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于2006年,幸运地被评为嵊州市先进教研团队,这是上级给我们的莫大的鼓励。同时,这几年来个人也取得了些许成绩:一人被评为嵊州市教坛新秀;一人被吸收为嵊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一人次在绍兴市论文评比中获奖、一人次获嵊州市论文一等奖、一人次获二等奖、多人次获三等奖;一人次获嵊州市优质课一等奖、一人次获二等奖;一人次获嵊州市英语书法比赛一等奖;一人次获嵊州市教学设计二等奖;案例多人次获奖;口语、讲故事比赛多次获奖。有二人次受邀去绍兴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课堂展示,获得好评,其中一人为绍兴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个人展板在绍兴展出;一人次受邀在“嵊州市农村优秀教师课堂展示周”活动上示范课,获得好评;三人次开嵊州市级公开课,均获好评;二人次为嵊州市首届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班成员,并一人被评为优秀学员。

本文就三个方面记叙我们是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成果的故事。

一、加强资料建设

一个强劲的团队,肯定有完整的资料设备。我们教研组非常注重资料的积累和保存。这可以分两个方面:

(一)可购资料:我们储备有整套PEP教材和辅助资料,包括学生用书、教参、挂图、教师卡片、配套磁带、光碟等;还有《新课标》及《解读》,英语词典等。另外,教师个人外出学习所得资料,所订的相关教学杂志等,也贡献出来统一放在教研组书架上,供大家学习。

(二)自制教具:教师平时上课或公开课用过的教具,注意收藏,供以后再次利用或借鉴。有头饰、图片、转盘、自录磁带和电子教具等,供教研组内成员共享。譬如头饰,我们有PEP教材中出现的所有的人物头像,当课堂教学需要时可以即拿即用。

二、加强队伍建设

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学科教学改革上,要靠教师的教学行为去实施。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心理需求与个性发展,关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与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研究探索,需要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一种富有活力的教学研究新模式的出现。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研组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哲学认为: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理论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实践。许多英语教师课上得好,可是缺少理论功底,我们教研组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为使上好课有坚强的后盾,我们平时非常注重理论学习,包括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学习,《新课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相关报刊杂志的学习等等。学习之余,写写反思。每学期写一些小论文,并择优送到上级参加评比。

(二)专业引领,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学校发展依靠的是教师集体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骨干的带头。课改以来,我们多次请教研室的领导到校进行专题讲座,请来教研员参与听课、评课,与教师面对面的进行教育思想与业务的研讨、交流和对话。学校积极争取机会,每年都派出多人参加教师培训、课改研讨、研修学习,教师回到学校除向组内教师做学习交流、学期内开汇报课,开放课堂外,积极将学习所得融于教学实践,带动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另外,我们教研组还主动向其他学科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三)师徒结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教研组内教师各有所长,要是能取长补短,那么整个教研组将有整体性的提高。我们分三个方面师徒结对。第一,新老结队。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青年教师则是一个学校的希望。青年教师往往热情高、干劲足,想把所学的知识一下子全部教给学生,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研组安排比较年长的教师指导新教师,形成“师徒”关系,从备课、上课、写论文与案例等全方位进行指导。今年,我们学校来了一位新教师,学校马上安排她与一位老教师结对。“师傅”耐心教,“徒弟”虚心学。“师傅”先上一堂示范课,并阐述上课设计理念,也由新教师评出优点,指出不足;然后让新教师准备一堂课,听课,评课,集体研究改进,并在平行班中再教学,再研究。平时采用“课堂开放”,即新老教师不管谁有空,都可以进入对方的课堂,学习长处,修正不足。第二,转岗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薄弱,而新老师是大学毕业,专业基础

扎实,这就要求老教师“拜”新教师为师。我们转岗教师平时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遇到问题虚心向新老师请教;平时努力用英语交流,以提高自身口语能力。第三,对于其他兼任英语课老师,要进行适当的帮助。兼任老师对于英语课的上课技巧、口语和改作等方面,可能不是很了解,这就要英语组的专职教师作出适当的帮助,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全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集体备课,解决教学的疑难问题

集体备课是教师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使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教研组每学期开始,都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比较,采用最佳方案。平时,每位教师遇到教学难点,就在教研组中讨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困难总能迎刃而解。

(五)共同研讨,加强教研组科研能力

我们教研组不仅集体备课,还在其它方面共同研讨,共同进步。如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研究课,由其他老师“挑刺”,找出缺点,集体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再备课,再研究,直到满意为止。上研究课总能解决许多问题,突破难点。我们还每学年确定一个小课题,分工合作,进行研究。过程中写好案例或论文。

(六)参加活动,带动学校的英语教学

教研室组织的英语活动,不管是老师的还是学生比赛,我们教研组总是齐心协力,积极参加。学校有活动,我们教研组也是踊跃报名,积极准备,每每收到不错的效果。如,这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国庆60周年展板比赛,我们教研组所在的展板获得了教师组唯一的一等奖。我们以参加活动为契机,带动全校的英语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收获快乐。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单麻不成线,只有我们教研组的每个成员群策(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把筷子插在屁眼里的故事)群力,携手共进,才能取得傲人的成绩,使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有灿烂的明天。

篇二:筷子的故事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有些人很羡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饭,觉得这种姿势和仪态有品位。但学了之后也只是偶尔用用。在日常生活中餐餐都用刀叉的中国人,想必都是奇葩。 关键是,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

",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不懂。

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从神话发源。西方后来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中国没有。中国什么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铁拐李、吕洞宾、孙悟空、猪八戒这些神仙也是人,他们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通达和智慧。

所以,中国人不需要到专门的地方去清洗灵魂。从小就有长辈告诉他,如何做人做事,知道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两者也不能分。

我们现在很多人,每天握着筷子指指点点,口无遮拦地自嘲自己和同胞没有信仰,西方如何如何,还以为这是幽默,是谦虚,是有境界。其实是无知。无知才无畏。

尼克松80年代出了一本书叫《1999,不战而胜》,很出名。原因是,前苏联不到1999年就自动解体了,既印证了他的预言,也兑现了美国对前苏联的战略。这是美国人用中国智慧击败对手的经典案例。美国人是在朝鲜战场上领教了中国的厉害之后才开始研究中国文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是《孙子兵法》36计中的一计,美国人用了40年的时间学习、践行,才得手。按照这个速度推算,另外35计还要学习、践行35x40=1420年。

令美国人欣喜的是,中国人却在同一时期对老祖宗留下的所有东西大加鞭笞。这就给了他们赶超的机会。

今天中国社会乱象丛生的症结不是中国人没有信仰,而是丢掉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没有了信仰自信。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五心不定,六神无主。

尼克松在书中的最后部分说了这么一句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青松有挺拔美,鲜花有娇艳美。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我们是中国人,表达信仰的方式和人家不同。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信仰里。

一双筷子看人品

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父亲

寡言,饭间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合作过几次,印像还不错。

父亲说:“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

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夹菜有个习惯性动作,总是用筷子把盘子底部的菜翻上来,划拉几下,才夹起菜,对喜欢吃的菜,更是反反复

复地翻炒,就好比把筷子当成锅铲,把一盘菜在盘子里重新炒了一次。”

我不以为然:“每个人习惯不同,有的

人喜欢细嚼慢咽,有的人喜欢大快朵颐,不可苛求。”

父亲摇摇头说:“如果一个生活困窘的

人面对一盘盘美味佳肴,吃相不雅可以理

解,可你这位朋友本是生意之人,物质生活并不困苦,如此吃相,只能说明他是个自私、狭隘之人。面对一盘菜,他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用筷子在盘子里翻来覆去地炒,如果面对的是利益的诱惑,他一定会不择手段占为己有。”

接着,父亲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父亲

5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极为窘迫,常常饥不果腹。有时去亲戚家做客,奶奶会提前反复叮嘱父亲:“儿啊,吃饭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吃相,不能独自霸占自己喜欢吃的菜,那会被人耻笑的。我们家穷,但不能失了礼节。”

奶奶的话,父亲铭记于心,即使面对满

桌美味佳肴,他也不会失态,总能控制有度。

末了,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不要小瞧

一双筷子,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拿筷子者的修为和人品。”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应证了父亲的话,

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那位朋友果然弃义而去。

从那之后,我一直谨记父亲的话,一个

人的一生,诱惑何其多,但要时刻对欲望加以节制,好的东西,更不能占为己有,要与人分享。

篇三:筷子的故事

你懂得筷子的故事么???

.

有一个人拿着自己带来的筷子在饭店吃饭。。。也许别人会认为这是低碳环保。。。但是当你看到他焦急的眼神时。。。就会知道他是多么迫不及待的想吃到盘子里的菜。。。可是无论他如何的使用筷子还是夹不到菜。。。因为他用的是两支玉制的筷子。。。所以他只能继续焦急的等下去。。。

也许有些人认为这个故事再讲的是一个人不要在富贵的时候显示自己的财富。。。可是。。。 我看到了另一点。。。

再精美的筷子不实用还是不行。。。如果在生活中。。。两个都那么光滑。。。在生活里都无法相互碰触摩擦的两个人。。。他们如何一起生活。。。

如果两个人。。。有一个人甚至两个人都可以卸下自己光滑的表面。。。哪怕有一个或者两个人都肯退让一步。。。我相信。。。盘中的美食吃起来会更加方便。。。

在大学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吃方便面没有筷子的情况。。。这时候有人就会拿别的东西来代替。。。吃的不舒服不说。。。有些东西还带有细菌或者病毒。。。也有些人可能有筷子。。。但是有一支是断的。。。可是也能将就的吃。。。但是还是吃的很不舒服。。。这时候就会把那另一支支完整的筷子也掰断。。。是吧。。。

我相信第一次听这个故事的人。。。会认为这是在告诉我们要随时讲究卫生。。。这个确实应该注意。。。

可是我想表达的是。。。属于筷子的用处。。。用别的东西真的可以完全代替么???在我们的身边。。。总会遇到这样的。。。那样的人。。。又有哪个才能真正的是我们人生里的那支“筷子”呢???不是自己的不要勉强。。。要不被充当筷子的那个(人)不舒服。。。自己也不好受。。。

然而呢。。。一支完整。。。一支残缺。。。生活总会出现两全但是不齐美的事情。。。有些人会为了那半支让自己委屈下。。。也变成半支。。。可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么???那么。。。我呢???

这次是在酒桌上。。。喝酒喝的很多了呢。。。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有一对朋友的两双筷子同时各被碰掉了一支。。。 然后那个喝多了的男生就想用一支筷子去吃一片黄瓜。。。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吃到。。。在这个时候他的女朋友把自己还没碰掉的另一支筷子给了他。。。

也许通过刚才两个故事。。。已经有人猜到这个故事的寓意了。。。不是他们笨应该再去拿两双筷子。。。而是在正确的时候。。。两个正确的人相遇。。。家庭中不是一个人的世界。。。 而是两个人的共同维持。。。两支“筷子”的作用不是一支“筷子”就能体现的。。。

可能有人说得对。。。“家”为什么上面是个宝字盖。。。因为就像筷子。。。平静的才是永久的。。。在一起的不是一时的激动。。。而是能否将平平的生活维持的最后。。。

我想在2012年11月11日之前的前一天让更多的人看懂这个。。。也许应该会有许多用吧。。。